《大宋文豪》

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2/3)



    这个时代正处于两餐制向三餐制过渡的时期,普通人受到经济条件影响,一日两餐仍是主流,两餐制的话早餐在上午八九点,称为“饔”,而晚餐在下午四五点,称为“飧”。

    中午饿了怎么办?那当然是硬挨着。

    所以由此可见,其实县学靠着学田收益执行的免费午餐制度,真的是一项仁政.只能说当年划粥苦读的范仲淹自己虽然淋雨了,但却没忘记给后人撑把伞。

    不过阶层差距始终是存在的,对于官宦之家、富商大贾而言,一日通常都是三餐,甚至随着市井经济的繁荣,普通市民有时候也会去夜市加餐。

    韩子瑜吩咐酒楼的堂倌上了壶凤曲法酒,又点了些菜肴。

    “庆功酒,先敬陆公子一杯!”

    众人各自举杯相视一笑,酒杯在空中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此时也传来阵阵喧闹声,是夜市上小贩的叫卖与行人的谈笑声。

    合江县作为水运枢纽,夜市向来繁华,此时哪怕关着窗户也能听到街上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陆兄方才说要去州学。”

    韩子瑜夹了一筷子清蒸鲈鱼,随口问道:“可是已经选好了要跟随的先生?”

    还有这说法?

    陆北顾摇了摇头,只道:“并不知晓此事。”

    “州学的上中下三舍,每舍都有数名先生负责教学,脾性、擅长的学问各不相同,可以选择某位先生指导,不影响正常读书,但人选须得慎重选择。”

    听起来,似乎是小班教学,但导师制负责的意思。

    韩子瑜想了想说道:“我倒是与几位先生还算交好,若是陆兄来州学,到时候可以为陆兄引荐一二。”

    “那便多谢韩兄了。”

    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些微醺。

    话题也从州学自然而然地扯到了朝堂。

    计云说道:“听说如今朝中立储的事情吵得很凶,好几位学士都因此被贬谪出京了。”

    “国朝局势艰难,官家也不如庆历年间锐意进取了。”卢广宇跟着说道。

    韩子瑜闷了口酒,重重叹息。

    “哎,要我说,就不用想这些,中进士难度何止登天?而州学竞争便已经如此激烈了,如今朝堂局势又这般复杂与其卷入其中,倒不如在地方上安稳度日。”

    这种想法,当然跟他一直在州学中上舍之间徘徊,始终无法到达顶尖有关。

    时间长了,再加上家族里算得上家大业大,也就难免有此念想。

    陆北顾闻言若有所思,轻声道:“韩兄此言差矣,正因朝局动荡,才更需要正直之士挺身而出。”

    “哦?”韩子瑜来了兴趣,“陆兄莫非有匡扶天下之志?”

    “谈不上匡扶天下。”陆北顾摇头,“只是我出身寒微,深知百姓疾苦,若能入仕,至少能为一地百姓做些实事。”

    这番话他说得平静,却也真诚,难免让在座众人起了敬意。

    逢场作戏的话,跟发自肺腑的话,是不一样的。

    韩三娘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不由多看了陆北顾一眼。

    “来,敬陆兄一杯!祝陆兄有朝一日,能东华门外唱名!”

    韩子瑜喝酒喝得有点上脸,举起酒杯对着陆北顾说道。

    陆北顾也是笑道:“若是有朝一日,若是我们能东华门外相见,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几人哈哈大笑。

    州试的难度,大家都很清楚,为了那几个赴京赶考的礼部省试解额,州学生们都要年复一年的抢破头。

    可泸州州学里的学生,年年都有去开封考省试的,又有几个真的中了进士?

    寥寥无几。

    每个能参加礼部省试的举人,都是自己所在州学里的天才,但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天才。

    所以,这话也没人当真,权当是酒桌上的胡言乱语。

    又喝了几杯,凤曲法酒喝的陆北顾有些燥热,正好酒楼二楼雅间临江而设,他推开雕花木窗,合江县的夜景便如画卷般铺陈在眼前。

    暮色四合,城中各处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江面上渔火与岸上灯光交相辉映,宛如天上星河倾泻入人间。

    陆北顾凭栏而立,他修长的手指轻抚窗棂,目光却越过万家灯火,望向更远处的黑暗。

    其他人是否把这句话当玩笑他不知道,但他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有信心来到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