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优势明显,但在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中,弹药和能量的消耗也很快。
“弹药储备还剩60%。”后勤人员向欣砌报告物资情况,“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最多还能坚持两个小时。”
这是欣砌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危机。如果弹药耗尽,即使装备再先进也发挥不出作用。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破解敌军攻势的方法。
“译高将军,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年轻的指挥官向自己的导师请教。
但译高摇了摇头:“这是你的战斗,你必须自己做决定。我只能告诉你,有时候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这句话给了欣砌重要的启发。一味的防御只会让己方陷入被动,而且会持续消耗有限的资源。如果能够转守为攻,不仅可以缓解弹药压力,还能够重新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准备反击。”欣砌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趁敌军攻击间隙,我们主动出击。”
这个决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按照常理,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应该坚持防御,主动进攻风险很大。但欣砌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发现了敌军攻击中的一个致命弱点。
“敌军的攻击虽然猛烈,但缺乏协调性。”欣砌向部下解释自己的战术思考,“他们的各个攻击单位之间存在配合缺陷,如果我们能够找准时机插入其中,就能够分割他们的力量。”
这种战术眼光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译高暗自赞叹欣砌的进步速度,年轻人已经开始具备一个优秀指挥官的潜质。
“第二、第三小队准备突击。”欣砌开始部署反击行动,“目标是敌军攻击队形的接合部,我们要像楔子一样插进去,分割敌军。”
反击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欣砌仔细观察着敌军的攻击节奏,寻找最佳的出击时间点。当敌军第三波攻击刚刚结束,正在重新组织第四波攻击时,他果断下达了反击命令。
“全军出击!”
山地角族的机甲如同钢铁洪流般冲下山坡,强大的推进器在地面上掀起滚滚尘土。聚能场装置为机甲提供了充沛的能量,让它们在冲击中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
“突破成功!”前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成功分割了敌军,他们的阵型开始混乱!”
反击的效果超出了预期。平原角族显然没有料到防守方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他们的应对显得有些慌乱。更重要的是,山地角族机甲的优异性能在这种近距离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继续扩大突破口!”欣砌抓住战机,继续推进攻势,“第一小队从右翼包抄,第四小队断其退路。”
战场形势在瞬间发生了逆转。原本处于攻势的平原角族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被包围的困境,而且他们的装备劣势在这种混战中被进一步放大。
“报告指挥官,敌军开始大规模撤退!”侦察兵兴奋地汇报,“他们丢弃了大量装备,正在向山下溃逃!”
但欣砌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译高教给他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穷寇莫追。过度追击不仅会分散自己的力量,还可能中了敌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停止追击,巩固阵地。”欣砌下达了理智的命令,“收拢部队,清点战果。”
这个决策再次显示了年轻指挥官的成熟。在胜利面前保持冷静是一个优秀军事领导者必备的素质,而欣砌已经开始具备这种素质。
战斗结束后的统计结果令人满意。山地角族不仅成功守住了龙鸣岭,还重创了平原角族的第七军团。敌军损失机甲八十多台,人员伤亡超过一半,而己方的损失很少。
“这是一场漂亮的胜仗。”译高在战后总结会议上对欣砌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你展现出了一个优秀指挥官应有的素质:冷静的判断、果断的决策、灵活的战术和适度的克制。”
但译高也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战斗初期,你对弹药消耗的控制还不够精确。优秀的指挥官必须时刻关注后勤状况,确保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欣砌虚心接受了导师的指导:“我确实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战斗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导致对资源消耗的估算出现偏差。”
“经验是积累出来的。”译高拍了拍欣砌的肩膀,“这次战斗已经为你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龙鸣岭之战的胜利在山地角族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族长欣昌对儿子的表现感到由衷的自豪,他在全族大会上公开表扬了欣砌的指挥才能。
确实,平原角族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他们的战略目标。情报显示,他们正在调集更多的军队,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