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第176章 利用朕?那便别回长安了(2/3)

事做的太明显了,一千张弓弩突然消失,王君廓就不怕被查?

    那个钱槐不过是个主事而已,这样的大事,他难道就不怕前者去告密?

    不过查案这种事,温禾不拿手,他打算将前因后果先告诉李世民,让后者自己去分析。

    许敬宗闻言,他心里还真起了温禾要抢功的心思,但看着后者一脸认真的模样,他也只好半信半疑。

    “那某就先在外头等着。”

    “额,最好是退到原来的位置。”

    温禾笑着,指着许敬宗来的方向。

    “额,这。”

    他朝着温禾所指的方向看去,有些犹豫。

    但一想到,这边如此戒严,皇帝陛下一定是不愿意外人听到他和温禾的交谈。

    索性便也不再问,向着温禾行了一礼,转身便走了。

    等温禾进了立政殿,看着他一个人进来,李世民不禁皱眉。

    “怎么就你一人?”

    “来的是许敬宗,我让他先到外面等一会,我有些事要单独禀报陛下。”温禾说道。

    “关于李瑗的?”李世民眯着眼睛,脸上泛着寒意。

    刚才温禾的话虽然被打断了,但前者能猜到一会他要说什么。

    他刚才说李瑗是最早谋反的,或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你说。”

    李世民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面色缓和了许多。

    温禾见状,便开口道:“刚才许敬宗说,那个民部主事和王君廓有书信往来,如果微臣没有猜错的话,他现在应该已经撺掇李瑗造反了。”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

    见他没什么反应,温禾继续说道:“史书上记载,您之前借着太上皇的旨意召李瑗回长安,这让他惶恐不安,所以找王君廓商议,而王君廓却想借此为自己建功立业。”

    后世的历史上记载,李瑗怯懦无能,没有担任将帅的才能,唐高祖担心他不能称职,便让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他。

    王君廓曾经当过强盗,骁勇强悍,阴险狡诈,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赖他,答应和他结成亲家。

    “所以王君廓劝说李瑗:京师事变未知结果,大王是国家宗亲,受命守边,拥兵十万,怎么能够接受使者单身一人的传召呢?”

    “况且赵郡王前已交付狱吏,如今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遭此祸难,大王观此形势能自我保全吗?”

    “李瑗便信了王君廓的话,然后就……”

    “啪!”

    温禾话还未说完,只听得前面传来一声拍案声。

    他望着温禾,不怒反笑道。

    “然后李瑗那个蠢货就信以为真,而后在他谋反之时,王君廓便出手杀了他,对吗?”

    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真的是造反的专家。

    即便温禾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已经猜出了大半了。

    “而之前李世绩奉旨调任幽州,李瑗定然更加惶恐不安,如今李世绩回朝,他便迫不及待了。”

    李世民眼眸泛着寒芒。

    他是想要除掉李瑗,但不是用这样的手段。

    而且王君廓如此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他!

    “难怪许敬宗竟然能够如此轻易的查出这件事情,那一千张弩,他分明可以借着调到幽州,为抵御突厥之用,他却偏偏用了这样能够轻易被看穿的手段,他就是想告诉朕,李瑗要反!”

    此刻李世民怒的不是李瑗造反。

    而是王君廓竟然敢利用他!

    这是欺君啊!

    “去,让许敬宗调动百骑,将幽州一众官员尽数拿……”

    “等等!”

    李世民话还未说完,温禾突然想起一件事,打断了他。

    “有一个人是好人,崔敦礼,并未参与此事,李瑗谋反的时候还将他圈禁了起来,此人是个有能力的。”

    崔敦礼出身于博陵崔氏,也正是因为这一层身份,保住了他的命,让李瑗不敢对他动手。

    “崔敦礼,此人是朕派去传旨的,又不属于幽州官吏,你这竖子,莫不是觉得朕记性没你好。”

    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温禾讪讪。

    他也是突然想起,没来得及仔细回忆。

    他只记得崔敦礼,历任通事舍人、左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