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第64章 同一个目的地(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前线战事消息在昨夜就电报发送至全国各大城市,工人连夜赶制印刷报纸,以确保4日一早民众都能看到这则消息。

    通讯社对宝山城捷报用了很大版面,虽然没有照片,但依靠编辑仅依靠感人至深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战士的英勇。

    “他们生于异国,长于他乡,脚下从未真切感受过祖国大地的温热,却不远万里的赶往前线……”

    “一个志愿队队员,义无反顾背起炸药包,怒吼着冲向日军的战车群,那震天的爆炸声,是对侵略者的嘲笑!我们永远不会屈服!”

    “他的膝盖以下仅剩一丝皮肉相连,干涸的血迹在断口处凝结成血块,与泥土混在一起,糊满了整个小腿…”

    ……

    除此以外,还刊登了其他战场上战士们的英勇,如罗店、狮子林、月浦、吴淞等阵地。

    在文章的最后,呼吁全体国民要奋起反抗,只要有心抗战,不怕没有杀敌的机会,不怕没有杀敌的工具。

    武汉街头,一群青年学生聚集在报栏前,眼睛紧紧盯着宝山捷报的消息。

    “大家看!海外华人同胞都能有如此壮举,我们不能在这后方安然度日!”一个学生红着眼朝同学大声喊道。

    “对,我们要去上海,和他们一起战斗,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其他学生也纷纷响应。

    在广州的街头,一群热血青年正在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听闻宝山捷报,其中一位青年激动地跳上高台:“同胞们,宝山的英雄们在奋勇杀敌,我们广州儿女岂能落后!上海需要我们,国家的领土和尊严需要我们去捍卫!”

    在重庆的码头,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

    一个皮肤黝黑、肌肉结实的工人看到宝山的消息后,放下手中的麻袋,对工友们说道:“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也晓得国家有难。我要去上海,帮着军队运弹药、送粮草,不能让前线的兄弟们饿着肚子打仗。”

    长沙的学校里,老师正在校园里讲述着淞沪会战的局势。

    当提到宝山的胜利时,一位学生站起身来,坚定的说道:“老师,我要去上海参军,我要像宝山的勇士们一样保卫中华!

    在成都的茶馆里,茶客们正议论着战事。

    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报纸朗声道:“宝山之役,壮哉!我虽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我可组织募捐,联络各方义士。我中华儿女齐心,何愁日寇不灭!”

    西安!昆明!福州!贵阳!

    ……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人响应,甚至有些沦陷区都收到了消息。有人对这则消息激动不已,有的嗤笑一声表示事不关己。

    但不管反应如何,大多数国人目光都被上海的战事所吸引。

    这个时代要是有实时卫星的话就会发现,地图上有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正在快速移动。

    他们越过山川、河流、田野、公路、城镇,都有着同一个目的地,那就是上海。

    当民众还在为宝山守军和志愿队欢呼鼓舞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支报纸上被写得神勇无比的部队此刻正在经历什么。

    “轰!轰!轰!”

    此刻宝山城外阵地正在遭受日军舰艇的炮击,那炮声震耳欲聋,大量工事被炮弹摧毁。

    好在昨晚余章和戍边卫士共同向姚子青提出建议,让守军上千人连夜挖掘多层交错的战壕体系。

    具体是在阵地前沿挖掘第一道较浅的战壕,用来迷惑敌人的炮火观测,当敌舰炮击时,战士们可迅速撤至后方数米处的第二道更深、更坚固且有防护掩体的战壕。

    战壕呈锯齿状分布,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拐弯,可以有效减少炮弹爆炸的冲击波及弹片的杀伤范围。

    同时,在战壕之间挖掘多条连接通道,方便士兵快速转移与补给运输。并且利用沙袋、木材等构建起简易的防迫击炮掩体,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以此来最大程度地抵御日军舰艇与迫击炮的猛烈炮击,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

    目前战士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日军的舰艇,就是被围困徐衍清也不怕,只要人还在,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兑换物资。

    但前提是也能对日军造成杀伤,而不是说日军一发舰炮射来,玩家们便死伤大半,要是这样根本没得玩。

    守军阵地在经过舰艇和步兵炮的狂轰滥炸后,日军终于派出了步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