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

第378章:忍住,一定要忍住!(2/3)

  他给出的回复是需要禀告齐君吕环,再最终给吕武以答复。

    那个时候,吕武就是随便说一个地方,为的是拖延一点时间。

    只要能够达到拖延时间的目标,其它不是那么有所谓。

    晏弱跟自己的国君沟通,来来回回怎么都要个十来天,等待最终确认下来,跟晋国这边确认也需要时间。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吕武已经完成对军队的整肃。

    他们最终确认的交战地点其实就没变,还是在那个叫“徐关”的地方。

    那里也是齐国在靠近鲁国方向,一个平坦地形相对占地较广的区域。

    吕武需要很努力才能压制内心里不断上升的违和感。

    拜托!

    这是战争啊!

    怎么看着不像那么回事?

    交战地点能商量也就算了。

    什么时候该抵达,互相之间也要遵守约定?

    最最最重要的是,晏弱代表齐国向吕武等人保证,一定会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让晋军安营扎寨。

    那个时候,吕武差点没忍住问晏弱,是不是猪肉也要准备个几千斤,用来进行款待。

    当然,现在人们并不爱吃猪肉,主要的肉类是羊、狗和其余家禽。

    而猪肉之所以会成为后世餐桌的主要肉类,其实是经过长久“驯服”的。

    另外,什么吃狗肉残忍啥的?

    诸夏吃狗肉的历史能追溯到远古时期。

    晏弱一开始没琢磨过来,后来倒是反应过来了!

    晋军待在“长勺”没动弹是为了整肃军纪啊!

    反应过来的晏弱开始不断催促吕武赶紧拔营赴约。

    这么一搞,搞得吕武那种违和感更加强烈了。

    什么情况嘛!

    明明是交战状态的敌国。

    怎么弄得比盟友还亲密似得?

    都能催促晋军赶紧行动起来啦!

    待在“长勺”的晋军,减去以五个“旅”和两万辅兵,战兵数量减少到五万七千,辅兵不足一万两千。

    因为辅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很多事情不得不由战兵来干,等于需要抽调战兵去干杂活,减少了可参战的实际兵力。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辅兵其实相当重要,有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战兵专司战斗相关。

    在晏弱的一再催促下,吕武也完成了对军队的再次整肃,晋军可算是开拔了。

    那一天,鲁国执政季孙行父特地带着一帮鲁国贵族过来,上演了相送的戏码。

    这是故意恶心齐国来着。

    也是鲁国真心希望晋国能将齐国教训得半身不遂。

    作为齐国人的晏弱是真被鲁国给恶心到了!

    晋国和齐国的交战压根就没鲁国的什么事,强行给自己增加什么戏份啊!

    离开“长勺”的晋军径直北上。

    经过七天的行军,他们抵达“徐关”南面十里。

    齐国知道晋军的行军路线,沿途袭扰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故意破坏道路什么的也没干。

    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会很白痴。

    关键在春秋中叶是绝对正常的。

    那个叫“徐关”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关卡,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吕武过来后,约士鲂和魏琦一起观察齐军是个什么布置。

    双方相距十里,南边是刚刚抵达的晋军,北边则是早就扎营下来的齐军。

    能看到齐军的营盘非常大,一眼看去几近从大地的这头延伸到尽头。

    他们并不全部驻扎在平坦地带,周边的丘陵或山头也安排得妥妥当当。

    “毫无章法可言。”士鲂也不是嫌弃,只说事实。

    吕武点了点头。

    齐军的营盘也就一个地方看着像点样子,其余的全部像是胡乱扎个堆。

    唯一像样的营盘,应该是齐国“三军”的营地?

    其余杂乱无章的营区,绝对是响应齐军号召过来的黎庶。

    那些所谓善于技击之人,他们是自带干粮前来参战,家境好一些会有一座帐篷,要不只能就地取材搭建窝棚。

    没有任何的规划和约束,窝棚可不就是这一窝那一窝了。

    晋军过来。

    齐人必然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