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四象诀,虽然最近一次是在凌霜剑主手上显露神威,但其实,按照护龙山庄所搜集到的记载,这门武功,最早在六百年前已有显迹,来历莫名,甚至有传言,是一代奇人得天所授。
而是寻常武学也就罢了,如这等心法招法样样俱全的绝世神功,岂容旁人多加窥伺?
然而,她才一退开就察觉方云汉已经站在她身侧,且开口道:“退后做什么?想看就看看清楚啊。”
上官海棠偏过头来,提醒道:“这是天意四象诀。”
方云汉满不在乎的说道:“左右不过是埋在地底下上百年的几行字罢了,不必如此拘束,你如果能看出什么来,大可以跟着练一练。”
上官海棠听罢这话,忽然发觉自己心中竟然没有太多惊讶的情绪。
毕竟与方云汉之前干过的那些事情比起来,与旁人分享一门神功,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
倒不如说,在她内心深处,方云汉会说出这番话来,才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上官海棠思考了片刻,仍旧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是别看了。”
方云汉:“嗯?”
上官海棠解释道:“你身上功力气机圆融,不动手的时候,神韵分毫不漏,想必是练过的武功,都已经达到出神入化,进无可进的层次,自然心有余裕,可以涉猎更多。而我师门心法远未大成,若是贪多,只怕反而分薄了心力。”
方云汉大摇其头,道:“世上有博而不精者,未闻有不博而精者。天下武学本来都是一家,只要不是明显相克的,都可以互为参照,共谋进展。真正分薄了你心力的,不是不同的武功,而是武功之外的事物。”
“说的好!”
萧王孙卷起了刀谱,闻言赞了一声,也向上官海棠说道,“其实,在武学,或者在武学以外的其他学问里面,有一个道理是通行不悖的,在前进的过程中见到了一样新的事物,未必就要全盘接受,且否定自我原来的根基。”
“只要善于见其长处,哪怕是一万字的神功图谱之中,你只觉得有十个字与你所想,不谋而合,或能发你深省,那你只学这十个字,也不枉了。”
说着说着,萧王孙叹息道,“江湖中懂这个道理的人,实则不少,却苦于找不到真正可借鉴的东西,各门各派对自家秘籍严防死守,有时候哪怕是一页残谱,无意间流泄出去,也要大肆追索。”
上官海棠说道:“各家武功,大多都是历代先辈心血凝结,看到宝贵,亦是人之常情。”
“正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也从未苛求。”萧王孙萧索道,“只是,一个个都固步自封,又怎么才能有进步?”
帝王谷虽然神秘,但历代帝王谷传人年轻的时候,也会在江湖中走动,只不过多以化名、易容。
很多人觉得帝王谷主闭门造车就有神功成就,是家族天赋,可又有谁知道,神功固然是有,但是这些神功能够练成,有时还是要依托于人生的磨炼。
萧王孙对于武功的态度,其实要比绝大多数江湖中人开明的多。
这些年,铁胆神侯七闯帝王谷,明知彼此为敌,萧王孙有时候还是会与他共同探讨,他的性格,从中已可见一斑。
他道:“你看百年前,是何等武学盛世,其后数十年,江湖时局渐稳,各大门派又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死守自家秘传,武学繁荣的程度不进反退。正是不懂交流,不愿分享的原因。”
“终究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信任。”上官海棠心中也有所感触,道,“若真是武学交流,谁能保证各家给出的秘籍价值一致,谁又能说清自家获得的进步会比对方更多,人总是不肯吃亏的。”
这年纪轻轻的女子,在护龙山庄的培养下长大,却从来是满腹忧思,少见吐露,“不止江湖,朝堂之中也是一样。东厂当道,蒙蔽皇上,忠良之士往往都成了吃亏的一方,时间长了,又哪里还有忠良。”
“想不到你们两个年纪差这么多,倒还挺聊得来的。”
方云汉笑了一声,“但是你们两个也都有一样的缺点,既然心里想要改变,又何必优柔容情,顾虑太多。”
萧王孙并不赞同:“如果做事全无顾虑,肆意妄为,那稍有不慎,就会沦为魔头狂枭。”
上官海棠初时只是不语,却忽然心中一震,脱口而出道:“一个月后的京城之会……”
她紧盯着方云汉,像是要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一个答案。
方云汉微笑道:“你想问什么?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呢?”
上官海棠怔了怔,视线低落下来。
“任何人想要做的事情,都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