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0344 莫非天道之子?(2/3)

br>
    这种‘魂’,穆桂英担不起,更别说杨文广和杨金花。

    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三个月后,杨金花也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但她学乖了,每次给穆桂英送果子和蟠桃的时候,都得亲眼看着母亲把果子吃了,她才会放心。

    她真怕了,怕母亲也要去找自己的郎君。

    因为易地而处,如果陆森出事了,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跟着离开。

    在第四个月,此时已经是冬季,杭州城下着大雪。

    天气似乎一年比一年冷。

    若是历史上的此时,北宋应该已经有零星的农民起义了。

    土地兼并,气候寒冷等多重因素,导致许多农民手中没粮,一到冬天就只能等着饿死。

    岂能不反。

    但现在不同,得益于陆森下发的‘仙人稻’,整个大宋的粮食极其富余。

    就算是十分黑心的地主,每亩地只给佃民三成粮,佃民一年种植仙人稻下来,每亩地也能得到300多斤的粮食,省着点吃,能养活一家几口人了。

    而且仙人稻的禾杆很大,又极好烧……完全可以充当柴火,连带着冬天都好过许多。

    关于仙人稻,去年还有件轰动整个朝庭的大事。

    陆森和徒弟们合成的仙人稻,都是直接放到户部,再由户部统一分放,经驿站送向东南西北。

    以确保户户有稻种。

    这样子陆森就必定是超额发放稻种,毕竟运输有损耗很正常的。

    但去年有县官自地方而来,抬棺拦在皇宫门口,并且长跪不起。

    小皇帝召见后,一问才知道,淮南东道已经两年没有见过仙人稻种了,而每年的农税却不能少。

    此时小皇帝觉得很奇怪,因为淮南东道这两年的农税很正常啊,都交齐了。

    可这县官却笃定,淮南东道这两年没有收到任何仙人稻种。

    朝堂上立刻有人跳出来,攻讦这位县官糊言乱语。

    此时北宋的朝堂,还没有形成堂争。

    王安石与苏轼等人,皆觉得不对劲,劝着小皇帝查了下去。

    结果这一查,便查出大问题来了。

    这两年淮南东道确实没有人种植仙人稻,而他们交上来的粮食,全是从其它省份买回来,再上交的。

    至于稻种去了哪里?

    只知道卖给了海商,具体运到哪里就不清楚了。

    当下小皇帝便委派王安石查了下去,然后砍了十几个地方高官的人头。

    此时仙人稻已经在北宋周围国家出名了的,在所有海商的眼里,一斤稻种,至少可以换一匹丝绸。

    利润大到可怕。

    但有识之士都明白,稻种可比丝绸重要得多了。

    是稳定国家民生,保证军力的利器。

    岂能随意卖给外族。

    也是这事之后,仙人稻种的发族和运输,就变得更加严格了。

    话说回到杭州,大雪之后,陆森众在扶桑树下,再次见到了西王母。

    此时她又变回了少女的模样,吃着蜂蜜的时候,身体又在慢慢长大。

    这种肉眼可见的成长,其实挺有意思的。

    “娘娘此去数月,辛苦了。”陆森给西王母倒了杯蜜酒,说道:“可找到线索?”

    其实西王母至少能早回来两个月的,但在跨越大雪山的时候,她发现上面有只白猴子,极有灵性,似乎还有巫族血统,想收下带回昆仑山养着。

    结果这大猴子见到她,居然当场扔了粑粑过来,气得西王母隔空一掌把这玩意给拍成了肉泥。

    连带着引起了巨大的雪崩。

    使得西王母不就不多的灵气,就快见底了,也不能再飞回来,只能走着。

    这便是她这么久才回到杭州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事她是不会说给陆森听的。

    西王母一口饮尽杯中清酒,舒服地直叹气:“感觉还是你这里舒服啊,阳光好,不干不湿,就显得我昆仑很没有面子了。”

    这都要对比一下?陆森只得苦笑。

    “要说线索嘛,还是有的。”西王母将自己在极西之地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那女人以后必成邪魔,至于偷袭我的那个人,极有可能是张百忍!”

    陆森愣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