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贾传》

第四十二回 意乱情迷(上)(2/3)

两。两注银子加起来需要五千六、七百两,聚拢起来还是有一点紧的。”卢嘉瑞说道,罗列账项清单,陈说账目,是他的擅长。

    “需要这许多银子?孩儿把为娘都吓着了!孩儿如何把买卖做得这般大了?”太夫人有些吃惊,自放手卢嘉瑞做买卖,她一直安闲家中,对买卖上的事,她都不关心过问了。

    “娘亲倒不必太惊慌。就算不卖田宅,孩儿也是能凑钱来付清的。按目下卖货的情形,等到姚掌柜的货船到,上一船的货也就发卖光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的货卖了三千多两,将上一船货的赊账七百五十两还清,还有两千多两,付掉下一船货一千七、八百两,还有剩余三、四百两。这三、四百两用于付宅院的钱,三千一百两里还缺两千七百两,咱们的三家药铺和粮油铺盈利可观,每日进账颇多,加上已有的积攒,到时凑足银子也是没有问题的。”卢嘉瑞侃侃而谈,试图安抚娘亲的惊讶之情。

    “孩儿一开始说的数字都把为娘吓坏了,为娘还从未算计过这么大注的钱银,更别说看到过了。”过了一会,太夫人定了定神,说道。

    “娘亲这就吓着了?以后咱们家业会越做越大,这点数额的钱银是不算怎么大一回事的。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我盘算着能凑足银子来应付,但应付之后则会有一小段时间的吃紧。孩儿倒是想,原来大太夫人在那边,不管如何,总算有个自家人在那边照管些个。如今大太夫人不在了,娘亲和孩儿都不可能时常回去看管,佃租之事难得区处,收益会日渐稀零,宅院洒扫乏人,自会更快残败,莫若一卖了之,省得多操这份心,专一把这里的买卖做好。”卢嘉瑞娓娓说道。

    “嗯,听孩儿这么说来也有道理,卖了也罢。怎么卖法呢?碰到能接盘的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太夫人说道。

    “当然,这东西不是卖菜卖肉,碰到合适的买家也是不易。不过咱们先要决定卖了,放出话去,才有可能有想买的人来接洽。我这里放话出去,让汤家盛在镇上也放话出去。”卢嘉瑞说。

    “那好吧,就卖了吧,也不操那么多心思了!”太夫人同意之后,也像是了了一桩心愿似的,又说道,“孩儿每次来跟为娘说事,总是能把为娘给说服的,孩儿嘴巴子功夫可真了得!”

    “还不都是娘亲嫡传的聪明脑瓜和伶俐嘴巴!”卢嘉瑞笑着,得意地说道,既是自夸自己,又吹捧了太夫人,逗得太夫人也跟着笑起来。

    卢嘉瑞放话出去不久,却正好有一个致仕的老知府张老爷,带着一家老小回聊城寻觅居所。老知府为养家计,恰巧也需要置办一些田地,同时还特别要求在离城不远的乡间,既得乡间田园的闲适,也便于偶尔进城走动。这些要求与卢家田宅正好相配,居间人占宣立领着张知府找到卢府来。两家一拍即合,同意就按行市价钱计算田地钱银,宅子价钱一起看好再商榷。

    约好的一日清早,卢嘉瑞和逢志骑马,亲自陪同,张知府及管家张凡坐雇来的马车,一道回到溪头镇家中。走了一个多时辰,一行人便回到了溪头镇家中。汤家盛将田契翻出来,一一清点,计有花淤田九十三亩,赤淤田六十一亩,旱地三十七亩。

    于是,汤家盛带着张管家出去实地踏勘田亩,卢嘉瑞陪张老知府坐堂上喝茶闲话并观览宅院,一边交代逢志和曲儿准备午饭。

    “知府老爷为官多年,造福百姓,自当也攒得一份厚实资财啰!”待茶中,卢嘉瑞对张老知府说道。

    “哪里!哪里!老夫为官这些年,一直谨守官道,不敢贪婪需索,只能说小有薄资。”张老知府说道。

    “晚生听闻为官者多有份外财货,一任官职下来便成富贵之家!所以天下士子无不努力,寒窗苦读,正为一朝高中,然后或补缺外任,或高登庙堂,博取功名富贵!”卢嘉瑞说道。

    “卢先生说的也是实情,但为官也多有如老夫者,虽不能说两袖清风,小有取益,却从不贪腐盘剥,目今世道之下,已算清廉了!话说回来,目今为官全靠俸禄,这官却也做不起。官身不比寻常百姓,家里开销就不小,往来迎送,请托宴游,上下贽仪,考评关说,无不须得花销银子。老夫当年补缺到外边地方做的县令,家中穷白,不得已就将聊城城里的宅子盘出去,方得以置办官服,宴请亲朋乡邻,贽送长官尊礼,宴请下级属员,然后置办家私入住官衙,这上任前七七八八的开销,差不多就把卖宅子所得的钱花费掉了。你说这官做得容易不容易?”张老知府说得颇有些感慨。

    “老先生清德,晚生甚为敬仰,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卢嘉瑞自觉失言,连忙回圜说道。

    “哦,老夫不会介怀!不过,目今官场确实贪腐盛行,处处见有需索盘剥,风气污浊。而北边辽金对中原南方虎视眈眈,国内民困财竭,民不聊生,寇盗蜂起。朝廷不思进取,大臣粉饰时局,尚以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皇上迷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