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三九三章 智商税(二)(2/3)

李承志这分明就是在让利于他……

    元渊颇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有心了……今日回府,我便与父亲商议,最迟明日就能回你……”

    “那就谢过中郎!除此外,下官特来告假:家父不日就会入京,定会寻亲访友,身为人子,自然要陪护左右。长则三五日,短则一两日,军中之务,则只能拜托中郎……”

    元演点头应道:“此乃天经地义之事,自去便是!”

    李承志拜谢告辞,人走之后好一阵,元渊才一声轻叹:“坊间皆传李承志锋芒过盛,且莽撞无智,结仇无数,但如今呢?”

    高肇且不论。

    元悦在和他卖豆腐,元琛在和他卖火锅。元怿在和他卖精盐,于忠的子侄在与他合营乐楼,如今的元雍与自己,又将与他卖炭。

    甚至是刘腾的祧子(养子)也与他有合营的营生……朝中稍有些权势、但凡被皇帝视做心腹之辈,哪个与他没有利益来往?

    如今可还听李承志是佞臣、是媚幸之辈了?

    朝野之间,尽是赞誉之词。

    倒不说李承志心思有多剔透,手腕有多高明。但凡不是愚直之辈,都能想到该如此处事。

    但是,再无人有他这般多的生财之道,这才是关键……

    又叹了一口气,见元演不应声,元渊抬眼一看,只见元演两只眼珠滴溜溜乱转,似是在打什么鬼主意。

    又突见他双手忽的抱住了肚子,五官紧皱,似是异常痛苦:“中郎,下官突感不适,需告假半日……”

    扯淡,刚还好好的?

    突听李承志告假,你竟也要告假?

    元演心中一动,露出一丝冷笑。

    不出意外,这王八应是要去给高肇通风报信:李承志之父,李始贤要进京了……

    “滚!”

    心思被识破,元演讪讪一笑,匆匆一拜:“谢过中郎!”

    ……

    人算不如天算,还未走出金墉城,李承志就被来传谕的黄门堵到了半路上:皇帝召他觐见。

    元恪体弱多病,最怕的就是冬天。每年天一入寒,他就感觉大限将至。

    殿中的火盆刚摆的稍多了些,元恪就咳的上气不接下气。刘腾急令黄门将炭盆撤走了几副,又将门窗打开散烟。

    不多时,元恪咳倒不咳了,却抖个不停。就如身上裹的不是毛被,而是挂了几张弓,弓弦弹个不停。

    一张脸灰白如土,几无血色。再一细瞅,眼中的黄斑好似又多了许多。

    不会是时日无多了吧?

    算算时间,怎么也该活个四五年才对?

    初秋时,皇帝就有了腹积水的症状。还专程召问过他,问他有无良方,李承志只说没有。

    其实还是有的:腹穿刺抽吸。

    但以皇帝这个体质,擦伤点皮都好久才能愈痊,何况是肚子上开洞?

    万一感染了呢……

    李承志拱手一揖:“臣恭请圣安……”

    “你……你个逆臣……莫不是忘了还兼着武骑侍郎之职?朕不召你,你竟也不知来宫中侍驾?”

    三日前才来过好不好?

    见皇帝上下牙直打架,李承志懒的与他狡辩,敷衍道:“是臣的错……”

    皇帝又问道:“那条呈中所奏的‘铁炉’呢,莫非忘了?”

    原来是为了这个?

    李松今年能不能过个肥年,就全靠这个了,李承志怎可能忘。

    委实是这场雪下的太突然,前两日都还艳阳高照,街上随处可见露臂的小娘子,大雪却说来就来?

    算算时日,离立冬还足有十来日……

    “臣怎可能忘?铁炉已然锻好,就等着陛下谕诏!”

    “还不赶快差人取来?”

    皇帝裹紧了棉被,“但凡解了这苦寒之忧,朕算你大功一件……”

    还真不是元恪信口开河:能挺过这一冬,他就就能多活一年,顶得上救驾之功了。

    “陛下稍待,臣定于今日就能操置好……”

    回了一句,李承志又邀着刘腾,“还要请寺卿相助!”

    出了大殿,刘腾就开始埋怨他:“他人绞紧脑汁的想侍于陛下左右而不得。你倒好,负着侍郎的差,竟三五日都见不到人影?军务再忙,还能重的过陛下安康?”

    天天围着皇帝转,我哪来的时间赚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