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三九三章 智商税(二)(3/3)



    李承志也不争辩,嘿嘿笑道:“寺卿提点的是……”

    差了几个力士、羽林去李承志府上去取铁炉,刘腾又将李承志带到了式乾西殿。

    这是皇帝常日办公之所,也是元恪的寝宫。

    李承志的条呈才上了三五日,刘腾将已将西殿拆了个七零八落。地上堆满了石柱、石板,以及麦草、粘土等物。

    这都是按李承志的要求置备的,其实很简单:李承志准备给皇帝盘个火炕。

    这东西好像到唐中后期,才始见于东北。李承志也想不通,既然自汉朝就有了地龙(地炕),怎就不知将炕建高些,直接建到地面上?

    皇宫里自然也有地龙,但宫殿太大。这个时代还没有将整座殿底挖空,造成地炕的技术。地洞挖的小而短,连殿宽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不然就会塌陷。

    再加殿基极厚,等烧热地板,热气也就散的差不多了,效果几同于无。

    李承志的方法很简单,在西殿中隔两座向阳的暖阁出来。其中一间盘坑。

    或是炉坑:盘一座泥炉或石炉,连同火炕,将烟囱置于坑尾。炉中烧煤,等烟气薰过炕洞,炕热了,暖阁中自然也就热了。或直接盘成炕洞里塞柴草的火炕。

    另一暖阁中则架铁炉。

    这是冰卖不动之后,李承志琢磨出来的。不过技术不过关,造不出薄铁皮,烟筒只能用铁板硬卷,所以不但很重,造价也不低。李承志索性加了近两倍的价,专收富人的智商税。

    庶族、寒民虽买不起,但有火炕可用,所以煤是绝对不愁卖的。故而不等立秋,李承志就暗中将京城的煤收了个七七八八。又将洛阳周边的煤山尽皆租了下来。

    至于柴草……那玩意是战略物资,除元雍、元怿、元悦几个有数的亲王,其余皆是官售。且一入冬,价格高的飞起,论斤卖的价格是煤的两倍,而且还不耐烧……

    若直穿过宫后的华林园,皇宫离李承志的府宅才只三里,故而力士来的极快。不到半个时辰,就赶着三辆马车到了式乾殿外。

    看着那一堆七零八落的物事,元恪狐疑道:“这物事看着也不大,真能御冬?”

    李承志牙一呲:这第一笔智商税,就先从皇帝这里收起……

    7017k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