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三国之御寇》

163、南郡(3/3)

迫使吴国皇帝孙皓投降。

    吴灭之后,三国归晋,天下重回一统,然而有些事情却是再也回不去了,比如东西对峙的态势自此去而不返,其后两晋南北朝,乃至五代十国,天朝内部的斗志形势依旧保持着南北对抗,江陵、襄阳以及南郡始终都是战略要地,所谓“晋、宋、齐、梁,倚为重镇,财赋兵甲,当南朝之半。”便是说的这里。

    不过当后面南宋时期,辽金、蒙元大举入侵中原,因为这些异族的骑兵优势太大,相比地势平衍,无险可守的江陵,依山傍水、形势更为险要的襄阳变的更加重要,正式登顶为天下第一重镇。

    所以地形其实是江陵在军事上最大的弱点,在防御上它最大的优势便是南面的长江天险,然而一旦有敌人越过长江,它便是无险可守,更因为地形的平坦,能让攻城方顺利的摆开阵势,甚至骑兵驰骋。

    拿下孱陵之后,渡口自然也落到了王政的掌握,为了出其不意,不给敌人整顿防御,摆开水利阻隔,王政刚刚入城便令手下将城内船只悉数搜集,准备完毕后便亲率精骑,马不停蹄地开始渡江。

    三个时辰后,日暮黄昏之时,沐着夕阳的余晖,天军便已渡过了长江,正式进入了汉江平原地区,稍作休整之后,王政便下令继续行军,直扑江陵。

    从汉江平原到江陵,只有不过五十里地,便在入夜时分,已是兵临城下。

    对江陵敌军的分布情形,王政早就提前让糜芳的奔命司探查明白,此时不是日后,江陵的地位并没有引得多方重视,不过因为毕竟是南郡的门户之地,加上是水陆的交通枢纽,所以人马也不算太少,守军总数八千,其中城东和城西军营各屯驻有两千官军,数量最多的却是南面的一座外城,名叫津乡城,屯驻了四千守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八千守军之外,江陵城内还有另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便是南郡太守郭永的两千亲军。

    郭永出身于钜鹿郭氏,光和年间(公元178)便为南郡太守,能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坐镇江陵二十余年,便是因为他不仅出身名门,更有一支自由的私人武装,即“广宗军”。

    所谓广宗军,顾名思义,便是说这支部队全是由钜鹿广宗乡的民勇所组成的。

    钜鹿乃是张角故里,也是第一次黄巾起义的源头,由此可见此地风俗尚武,其民性锐,而由钜鹿人所组织的部曲,战斗力自然极为强悍,敢战,也极为能战,却是不容小觑。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