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行不,一会儿咱们把各部收拢的降卒汇总起来,等殿下来了,咱们一块商议着分一分。”
这法子靠谱。
甄武给张玉竖了个大拇指。
这也就是张玉,够识大体。
张玉却有些苦涩,仗打到现在,缺兵啊,而且还是缺靠谱的,愿意跟着他们一条心干到底的兵啊。
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兵只会越来越少,总得像个法子搞来点兵马才行。
可这他娘的去哪里能找来点兵用啊。
张玉犯愁的想了起来。
……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这才哭完,过来见众将。
李坚,甯忠,顾成等人都被朱棣派人送往北平,令这些人辅助朱高炽守城,这些人不管是真心降的还是假意降的,对此自然无不应可。
处理完这些人,朱棣又带着众将,针对降卒制定出一套筛选和分配的方案。
朱棣看着手下兵马总数,也有些犯愁,不过再犯愁,仗还是要打的。
现在真定府被他们打成这样,不把耿炳文抓回去,多少有些美中不足,而且若是把耿炳文抓了,简直可以说重重的扇了朝廷的一个耳光。
所以,朱棣下令休整一番,等到第二日,便全力攻打真定城。
然而,连续三天过去,哪怕大军全力攻城,众将轮番上阵,真定城却被耿炳文守的固若金汤,让甄武等人一点便宜没占到。
而且瞧这个样子,耿炳文再守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
这让甄武打出火气来了。
狗日的耿炳文,野战打的那么稀松,甚至他们自从到了涿州后,耿炳文的所有举动都被他们料想的一模一样,现在怎么会有这个本事,竟然把城池守的这么好。
这让甄武和众将都有些不服气。
倒是朱棣叹了口气道:“之前野战耿炳文打输了,可想到他如今已有六十多岁,倒也能理解,可现在看来,耿炳文老虽老了,但到底还是当初随父皇打天下的老将,他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才是怪事。”
说起来,朱棣不善攻城。
其实不单单朱棣,朱棣麾下众将基本上都不擅长,这也不能怪众将,在场年轻将领居多,尤其像甄武这种,差不多可以说是跟着朱棣成长起来,自然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朱棣很大的影响。
这些年中更是经常随着朱棣出塞打蒙古人,把朱棣擅长的骑兵奔袭战,不仅学的门清,用起来也溜的不行,但攻城这事,别说朱棣不擅长,就算擅长也没地方教啊。
而且,一军之中若是将领偏科,他们操练士卒时,士卒跟着也得偏。
燕军士卒中,哪怕是个步兵,扔给他一匹马,他翻身上去也能展示一段马术表演,这对南军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对于燕军来说却是一个生存技能,他们在塞外抢到马必须就得会用,要不然逃命都没别人跑的快,可是让他们攀城头,他们的动作是真不熟练。
朱能这时请战道:“殿下不必涨耿炳文士气,午后我愿再出去战上一场,定攻下真定城。”
朱棣摇了摇头,道:“打不了了啊。”
“为何打不了了?”
朱棣掏出一封信件,仍在桌上道:“老和尚来信了,山海关集结了兵力,意欲出关动我北平。”
这…
算算时间,辽东兵马集结山海关再慢,这时候也差不多该集结完毕了。
这确实不能再打下去了。
不过此次出战,战果很显著,已然让世人知道,燕军没那么好欺负,更没那么好灭,如此情况下,也是该回去整顿一下,收拾收拾家门口的糟心事了。
“那咱们午后便整军,退还北平?”张玉问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没错,午后就走,不过走归走,咱们闹了这么大的事情,总要给朝廷个交代,我这就上书自辩一番,请求朝廷诛杀奸佞,释放齐,代等王,洗湘王之冤屈等,只要朝廷不行针对藩王之策,我愿与朝廷止兵戈以续亲情,还平安与天下,你等也都给我具名在册,以示心愿和平之念。”
这话一落,甄武愣了。
这是交代?
纯粹他娘的添堵!
问题是,朱棣自己上书就罢了,还要带着王府臣属一起上书,以示和平之心,这不得气死朱允炆?
众将面面相视,脸色有些古怪。
他们这老板也是够奸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和尚给出的主意,毕竟谁不知道,这个时候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