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很有道理。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有谁会傻乎乎的承认这种事情?
于是在张不疑身后,趁着刘乐去产房查看的刘邦坐了过来,探着脑袋问道:“你把张不疑的想法否了,你说该怎么办?”
刘盈闻言,稍稍沉默了一下。
如今这场羌人袭掠桉件,其实这是他早些年埋下的祸根。
那时候他领兵前往河西走廊救援乌孙,为了稳固后方,好和匈奴老上单于决战,因此对于西羌以安抚为主,薄来厚往。
虽然设有护羌校尉府,但冯唐却主要任职于西域都护府,根本不处理护羌校尉府的事情,以至于护羌校尉府只是个空架子,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而后来,帝国的重心也不在西边,而是北方大草原,巴蜀、江东、岭南,以及大张旗鼓的谋求海外的利益。
自然而然的,投向西海的资源就更少了。
大汉对西域都护府,以及西海郡的一切要求,就是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以及维持尽可能的和平。
有了和平才会有发展,星罗棋布在整个西北地区的移民点才会慢慢发展成工业小镇、农业小镇、牧业小镇……
嗯,只是小镇,不是城市。
西北的资源有限,运输线也格外漫长,维持一些繁荣的小城镇即可,没有必要摊大饼一样的搞城市化……
下南洋,可比闯西关有价值多了!
但现在不同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本来以为还能跟他们和平共处的……刘盈心中叹气,想起了一个人。
李二。
想来唐太宗当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时候,和他说‘戎狄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之时,内心的感受也许和刘盈此刻一样……
于是刘盈坐直,看向刘邦说道:
“自然是一劳永逸的解决羌人这个麻烦!”
“我的想法是重建护羌校尉府,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其中,同时考虑到西羌地域辽阔,从西海郡一直到蜀郡周边都存在有羌人部族,所以要联合作战,全国一盘棋而不是各自为战!”
张不疑问道:“具体呢?”
刘盈嘴角扬起:
“我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也就是西南夷招讨司,不仅用来解决西羌,而且要对西南归顺的蛮夷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不留任何遗憾!”
“至于招讨使的人选,我认为非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郅都不可!”
听到郅都这两个字,张不疑倒吸一口凉气,一脸牙疼的神情:“杀鸡焉用牛刀,不至于吧……”
刘邦很是诧异的问道:“何为牛刀?”
张不疑扭头解释道:“大概是一年前,疏勒国内乱,大将阿部雪杀了疏勒王,自立为王,疏勒王子忠汉带领私兵和阿部雪战斗,不胜,单骑逃到莎车国。”
“忠汉?这名字好奇怪……”刘邦打断张不疑。
张不疑解释道:“西域名姓很怪,所谓忠汉是他后来给自己取的新名字,旨在表达忠于大汉的意思……”
“真是个好人。”刘邦点头。
张不疑附和着笑了一声,继续说道:
“而因为疏勒王子忠汉的母亲是莎车国王的姐姐,因此莎车王联合尉头国王,兵发疏勒,斩杀阿部雪,扶持了自己的外甥忠汉为疏勒王……”
“但事后,西域都护府大都护成侯董赤命副校尉郅都前去查问。”
“成侯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派人过去问一下,同时承认忠汉为疏勒王,毕竟逆臣作乱,王子拨乱反正也是正道……”
刘邦深以为然的说道:“有道理,看来我让董赤做大都护的决定没有错……”
刘盈看了看张不疑,笑着对刘邦说道:
“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于法不合……”
“所以郅都抵达疏勒之后,先是宣布阿部雪为逆贼,族诛,但阿部雪已死,尸首就悬挂在城头,而他全家老小都死于疏勒王复辟的战乱,因此郅都将罪名改为戮尸,弃尸荒野……”
刘邦点头:“还行,以儆效尤……”
刘盈接着说道:
“戮尸阿部雪之后,郅都叫来疏勒王子忠汉,继续宣判。”
“此前阿部雪叛乱之时,忠汉领私兵与之战斗,此为私斗,罪之一;战败逃离疏勒,此为无诏去都,罪之二;此后策动大战,罪之三……”
“有此三罪,十恶不赦,族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