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李乾轻轻点头,感慨着道:“说起乡试,这就快到八月了吧?想必朝廷的禁军已经快要行到吴国了,想想南郊的誓师,犹在眼前啊……”
王莽更是一头雾水,不明白皇帝陛下想表达什么意思。
不过他还是回道:“陛下,朝廷兵马已进入陈国境内,若要到达吴国……想必得八月中旬了。”
“好。”
李乾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咱们这边考着,那边估计就要开打了。”
乡试一连考九天,共分三场,初九开考的话,八月十八才能考完,秀才们还要在贡院里过一个中秋节。
“可惜出征在外的禁军将士们,中秋佳节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了。”李乾的话里有些感慨。
王莽皱了皱眉:“回陛下,将士们出征在外,为了朝廷作战,自然也是心甘情愿的。”
李乾轻声笑了笑,听说王莽当皇帝的时候,一场誓师大会只杀了一头猪,全军将士一人只分到了几滴猪血,搞得下面的军士纷纷造反。
这种抠门的角色想必也不能理解下面将士们的心情。
“不说这个了,王宗伯。”
李乾摆摆手,笑着道:“既然乡试筹备顺利,你来寻朕,所为何事?”
经李乾这么一通打岔,王莽倒失了来之前的那种冲动,而是皱着眉头,缓缓道:“回陛下,臣是为了李格非的事而来。”
“李格非?”
李乾好似恍然大悟,这才想起这个人,笑着道:“王宗伯说的是他啊?此人升任礼部员外郎,是朕的想法。”
“不知秦相和你说了没有?”
“正是秦相和臣说的。”
提到这个,王莽之前的劲头儿都回来了,话里都带着几分硬气:“陛下,礼部四名员外郎都在其位,如今陛下欲再添人进去,恐怕于制不合。”
李乾一怔:“原来如此。”
“不过,王宗伯,礼部现有的四名员外郎,不能再帮他们调职吗?”
听到和秦桧一样的论调,王莽就有些生气:“陛下,员外郎何罪之有?为了配合李格非升任,就要被调走。”
“再说了,李格非此人,向来都是学官,一路在国子监内任职,如今贸然来到六部,定然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又如何能比前人做的更好?”
李乾闻言沉吟了片刻,似乎明白了王莽的想法。
不过他另有办法,笑着道:“朕提拔李格非,可不只是看他文章做得好,更是觉得他会成为王宗伯的臂助。”
“嗯?”
王莽闻言一怔,显然没想到李乾的这种想法。
李乾笑着道:“李博士的文章以古礼言时下之弊,向来崇尚人心复古,朕以为李博士若是去了礼部,定然会帮到王宗伯的忙。”
王莽却是愣住了:“李博士竟是这种人?”
现在也不叫李格非了,而是改称李博士。
李乾轻声笑了笑:“朕没必要骗你吧?”
“王宗伯是否了解过李博士此人?难道你不知道,就来寻朕了?”
王莽也不知怎得,突然老脸一红:“陛下,臣……”
“无妨。”
李乾笑着摆摆手:“你回去可以看一看李博士的著作嘛,他写的《礼记精义》、《史传辨志》等几部书,还是很有见解的。”
王莽这个人的性子就是如此,一味慕古。
前世他执政时,非常信奉儒家思想,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篡位称帝后,更是企图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治国安天下,还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
如今李乾和他说话,只要照方抓药就行了。
“唉~”
王莽幽幽一叹,随后精神一振,起身拱手道:“陛下,臣这就回去读一读李博士的著作,若他真是如此稳重之人,那倒可以进礼部试试。”
“今日来此,是臣唐突了。”
只是听到皇帝陛下对李格非的描述,他心里就有些痒痒。
说实话,就算如今的礼部中,也很少有这种崇尚复古的人了,而听到李格非那些著作的名字,什么礼记精义、什么史传辨志,就让王莽心神一荡,之前对他隐隐的恶感顿时消失了大半。
能如此崇尚古礼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太差的!
“无妨。”
李乾笑着摆了摆手:“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