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第一百四十七章 王莽:陛下真乃明君!西施出浴(3/6)

者无过,就算是朕读文章之前,也不知道李博士是如此厚重踏实的人。”

    “现在人心不古,如他这么踏实的人可不多了。”话里还有几分感慨。

    王莽本来都准备告退了,可闻言又抬头望向了李乾:“陛下也这么想?”

    “自然如此。”

    李乾故作古怪地望了王莽一眼:“若非朕也这么想,为何会欣赏李博士的文章呢?”

    “难不成你你真以为是提拔秦相的亲近吗?”

    王莽面上带着几分羞愧的同时,又重新坐回圆凳上,试探地望着李乾:“莫非陛下也觉得唯有效仿古礼,方能政通人和、治国安天下?”

    李乾叹息了一声,心说那完全就是放屁。

    “确实如此啊!”

    “但如今人心浮躁,哪还有如王宗伯、李博士这般安稳之人?”

    李乾负手起身,轻叹着摇了摇头,似乎在感慨人心不古。

    “陛下果真明君也!”

    王莽当即兴奋起来,没想到皇帝陛下和他的想法竟然相似。

    他也不着急走了,当即留在政事堂,一边说自己的想法,一边和李乾大吐苦水,一会儿说这个大臣不行,一会儿说那个大臣觉得他是神经病……

    李乾就这样笑着听他诉苦,不时还出声附和两句,对王莽的想法补充一些观点。

    王莽一味崇古的想法或许不对,但能做到礼部尚书,他在一些方面的想法还是很有见地的。

    李乾和他深入地探讨朝政,只觉得受益匪浅。

    两人聊了大半天,天色渐晚,王莽才意犹未尽地提出告辞。

    “与王宗伯畅聊,如遇高山流水。”李乾恰当地表现出几分不舍。

    王莽更是被他说的三迷五道,一个劲儿地感慨李乾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明君。

    “今天聊的还不畅快,改日朕再邀王宗伯进宫!”

    李乾笑着起身送他:“对了,李博士的事,你再考虑一下。”

    “好!”

    王莽豪气地拍着胸脯,对李格非这个有可能的“同道中人”满是好感:“可能那几个员外郎员外郎早就想升迁了呢?臣这就去寻秦相商量商量,看看把他们升到哪里去!”

    “好。”

    李乾摆手笑着送他远去。

    待他离开后,李乾坐在桌子上看着票拟批奏章,武媚娘和吕雉从侧间走出来,武媚娘目中还带着几分隐忧。

    “陛下,您真对王莽的复古之说很认可吗?”

    方才谈话时,王莽甚至还提到了要以仁义教化,让坊间达到那种夜不闭户的情况。

    武媚娘与吕雉一人曾在外艰苦谋生,另一人也是平民出身,自然知道这是绝对行不通,甚至要出大乱子的。

    李乾批着桌上的奏章,轻声对两人笑了笑:“王宗伯的话,朕其实不是很认可。”

    “但他毕竟是朝中老臣,是皇考提拔的股肱之臣,朕总不能和他闹的太僵吧。”

    “如今朝中风气浮躁,也正是需要王宗伯这样的老成持重之臣平衡一下,而且他的很多想法也都是很有见地的。”

    说实话,对王莽这个理想主义者,李乾的观感还是有几分复杂。

    一方面,他有很多缺陷,但另一方面,这种为了目标不断奋斗的人才是最可爱的。

    两女闻言却是松了口气,在殿中点上灯火,又坐到李乾旁边,帮他批奏章。

    李乾读着票拟上的娟秀小字,轻轻点着头,又对上面的意见改动了些许,然后又以朱批的形势写到了奏章上。

    最后誊抄这一步,他不会再假手于人了。

    毕竟本来天赋就差些,若是再懒的不行,那就彻底没救了。

    吕雉在一旁轻声道:“至少,王宗伯方才说的、兴办义学、让百姓明礼仪之事,臣妾看来却觉得很好。”

    他望着李乾柔声劝道:“陛下,臣妾却是知道,朝廷的许多政令到了郡县,百姓都不知道的。”

    “有时候到了荒年,收成不好,朝廷愿意免除百姓的税,但告示贴了下去,百姓们却看不懂。那些地主便趁机和衙门差役勾结起来,说这又是要加税了……”

    李乾闻言,放下笔轻轻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义学的好处?只是这其中却牵扯到一个很多问题。

    办学的钱从哪来?先生又该从哪儿请?

    而且在如今乡间,那种半大孩子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