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宋》

330.非燕王殿下莫属!(2/3)

书。中文網

    要知道,这两个官职都是文华清流的专属啊,一般都是科举一甲二甲出身才可能触碰,居然被一个武举出身的人干上了,关键是文臣们还没什么异议。

    赵官家也没看错人,朱熠这人刚正不阿,不避权贵,不谋私利,不营私结党,担任御史言官以来,弹劾了许多位高权重的人,因此不少人都说他是个狂人,背地里喊他「猪刚鬣」。

    这时候还没有西游记,不过《礼记·曲礼下》就有「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也就是称呼用以祭祀的猪或者豪猪。

    不管是神台上的贡品,还是浑身硬刺的豪猪,都有生人勿近之意,也就是说朱熠是个孤臣,硬要给他分个政治派别,那勉强算是「保皇党」。

    而且一直以来,朱熠也确实和燕王没什么交集,虽然他如今担任的左谏议大夫也是言官,却并不属于御史台,而是门下省。

    以他的人品,也不可能为了私利而反对燕王,今日却心急火燎的针对起燕王来,难道是出自官家的授意?

    莫非官家有易储之心!?

    还打算在今天这节骨眼上发动?

    这时机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群臣不管有怎样的立场,此时都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一时间,百官都保持着沉默,在没看清楚风色之前轻举妄动,那可是官场大忌。

    可是赵官家见此情景,却很是莫名其妙,对朱熠的话也很不认同,但朱熠一直都是自己的铁杆,因此也不好说太重的话。

    「朱卿之忠直,朕自是深知,但事有轻重缓急,现在可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民乱尽早平息,还请列位臣工尽心献策,以解朕忧!」

    闻言,不少大臣都松了一口气。

    马天骥却微皱着眉头,很是复杂地看着退回班列的朱熠。

    这家伙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本来制定好的计划,被这头豪猪一撞,倒是乱了阵脚。

    随即,马天骥假做不经意的瞥了一眼陈大方,恰好他也看过来,于是两人交流了一下目光,眼中都有疑惑。

    陈大方定了定心神,缓缓出班,「陛下,臣以为施政如治病,当辨症下药,如今福建的情形着实诡异,谢相公的奏报又语焉不详,实在让人无从着手,但不管是令福建方面禀报详情也好,还是朝廷派人去查实也好,都会有所迁延,而现在的情势又刻不容缓,因此臣建议朝廷择选能臣干吏,令其火速赶往福建,全权处置平叛事宜,如此方不至贻误战机。」

    说完,陈大方就默默退回班列,一脸平静。

    群臣却无法平静。

    话说得是没错,派个镇得住的重要人物前去,统一所有事权,不用向朝廷请示汇报,也不用受他人掣肘,根据当地情况迅速决策,果断处置,这当然是最高效的法子。

    可是该派谁去呢?

    这个人不止要有能力,还要有超然的地位,并且

    能被朝廷和官家绝对信任,才能避免尾大不掉,反噬社稷。

    如此人选,寥寥无几,要知道福建还有个前宰相在呢,就算让董槐程元凤前去,也未必能压得住,尤其是现在情况不明,不知道谢方叔在此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总不能让官家御驾亲征吧……

    那么,好像就只剩下燕王殿下了。

    群臣迅速想明白了,陈大方虽然没有说要让谁去,可唯一人选就是燕王。

    这时候,燕王一系的大臣都隐隐觉得这里面似乎有点不对劲,但又挑不出陈大方话里的毛病,也想不到还有谁更合适。

    随即,朱熠又走出班列,「陛下,陈中书所言确实是良策,但其实未必需要从中枢派人,大家莫要忘记,陈相乃是福州侯官人,此时正退居在家,当年正是陈相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扑灭闽赣贼乱,贼人见其旗帜便望风而逃,眼下整个福建路就福州安然无事,恐怕也是因为陈相威名令宵小胆寒,不敢冒犯,所以只要陈相挂帅平叛,乱事指日可平!」

    朱熠说的陈相就是陈韡,六年前推辞了朝廷的任命,挂了个提举洞霄宫的宫观官官职,在家荣养。

    赵官家对陈韡还是很信任的,却也还有疑虑,「陈子华倒是个好人选,但他已经五辞诏命,恐怕也不会接下这个差使。」

    「陛下,臣愿意前往福州,延请陈相,相信见到国家有难,陈相定然不会再有推辞。」朱熠恳请道。

    赵官家正考虑着,马廷鸾却反对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军国之事劳神费力,陈相如今年纪大了,哪里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