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亦或双剑来得便易。”
宝云禅师辩道:“倘用双枪或双剑,仍是一门绝技,便难发挥我等两人绝艺威力!”
天尊真人与宝云禅师乃是孪生兄弟,心意相通,知胞弟自张绣、张任逃去,心中已不认其为徒,虽授两徒仍若无传人,故生让赵云继承衣钵之念。
然征战疆场大刀长枪使用必多,自己传授的剑法便显多余,故发其绝不可能之想,使之在沙场之上既能使长枪杀敌,亦能用短剑护体;既有爱惜赵云之意,又有争强好胜之心。
然天尊真人自幼便依着胞弟心性,其断臂之后更是从未拂其心意。故虽知绝不可能,仍将赵云唤来,说明胞弟奇思妙想。
谁知赵云双手使出枪剑,竟似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原来,这左右异招之术,关键在于分心二用;而分心二用,关键在于心止如水。
天尊真人虽学究天人,然心思繁复;虽出家为道,乃避祸之权宜之计;又经世事跌宕,心存拯救苍生之念,要想静心,谈何容易?
故此术愈是资质平常、淳厚质朴之人愈是容易学会。
然资质平平之人,要学高深招法却又难上加难。
而赵云虽聪明绝顶,但自一十二岁便上山学艺,未落红尘,故心无旁骛,反倒容易学会。
两位高人不禁大喜过望,惊奇天地造物之灵异。
转眼七载有余,赵云更是枪剑双绝、艺业超群。
因天下大乱,刀兵四起;生灵倒悬,黎民涂炭,天尊真人重生让赵云出道、投明主、建功勋、拯救苍生之念。
但宝云禅师认为,将军无好马,犹失双足,但等得一好马,才可下山。
天尊真人几次下山寻找宝马良驹,终不可得。
这日,天尊真人正与宝云禅师商议,恰逢敬贤庄主来山送柴,闻知此事:“去年夏天,夜来暴雨倾盆,雷电交加,老儿起身观之,闪电犹如白龙空中起舞,此时家丁来报,厩中白马产下一驹,浑身雪白,并无半根杂毛。近因山中禽兽常来伤害牲畜,马驹时与争斗,虽猛虎也不害怕。我见马驹争斗时,鬃毛常蒙蔽双目,欲令家丁将白驹鬃毛剪去,方便与禽兽争斗。真人、禅师若不嫌弃,愿将此马驹相送。”
宝云禅师一听大惊:“千万不能剪去马鬃!若去马鬃,便失去灵性,耕田驾辕尚可,上阵冲杀不行。”
庄主大急,慌忙约天尊真人、宝云禅师与赵云急匆匆奔归敬贤庄,正值家丁手持利剪,欲剪鬣鬃,急忙阻止。
那马驹一见赵云,蹄跳咆哮,双眼圆睁,卓荦之态,如见故主。
宝云禅师见此马头至尾长有丈二、蹄至背高有八尺,胸深腰细、板肋虬筋,项如鸡尾,眼若黄金,体态匀称,外貌悍威,惊呼说:“真绝世良驹,可谓是超光白龙马。”
天尊真人感谢庄主赠马大恩,遂与赵云乘骑。
宝云禅师见赵云艺业大成,又得神器利刃、龙驹宝铠,这才同意赵云下山。
赵云下山受常山父老所托,带领所募义勇欲投袁绍,知其既不忠君又不爱民,遂弃之寻求明主,正遇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便救了公孙瓒,得遇刘关张兄弟。
刘备、关羽一路听了赵云原有这般奇遇,更加敬羡。
赵云闻知关羽斩杀蔡阳,感谢为师叔报了伤臂之仇。
三人相互倾慕,不觉来到纶城。
张飞率糜竺、糜芳等迎接入城,各相拜诉,感慨不已。
二夫人具言关羽纳貂蝉为妾及张飞娶夏侯莺娥为妻之事,让夏侯莺娥与貂蝉拜见兄长,刘备感叹万端。
张飞令杀牛宰猪,摆设酒宴,先拜谢天地,再遍劳诸军。
连饮三日后,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携带家眷,引军前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再说袁绍闻报刘备未去荆州而去了汝南,知其不再回来,后悔莫及,欲起兵征讨。
郭图进言:“当今劲敌乃是曹操。刘备与董承图谋铲除曹操,今其弟夺关斩将,反出曹营,已成仇敌。刘表虽占据荆州,与刘备同为皇室宗亲,不足为虑。江东孙策孙伯符,地连六郡。威震三江,可与其结好,共攻曹操。”
袁绍依言,即修书,派遣陈震为使,往江东知会孙策。
却说孙策在江东闻知袁术死后,其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慑于曹操威力,不敢守卫寿春,带领袁术部曲及男女家小,抬着袁术棺木,到皖城(今安徽安庆潜山)投奔庐江太守刘勋;袁术的部下杨弘、张勋在投奔孙策途中,却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部被俘。
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