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四百四十六章 税战(二十)(2/3)



    苏辙看到这脖子,顿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小人许生子见过知府。”

    “坐吧。”

    曾巩指向证人席。

    “小人遵命。”

    这许生子倒是直接去到证人席坐下,他没有办法,毕竟这足有残疾。

    张斐站起身来,“许叔叔,你是哪里人?”

    许生子回答道:“我是许州长葛县漯乡人。”

    张斐道:“我能否冒昧问一句,你的脖子是天生这么大,还是.?”

    许生子立刻回道:“这是因为我前年生得一场大病,脖子才变得这么大。”

    张斐问道:“不知什么病?”

    许生子道:“我乡里是唤作大脖子病。”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不知你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门口一人抢答道:“这俺都知道,没盐吃就会生这大脖子病。”

    许生子连连点头,“那小哥说得对,就是因为没有盐吃,才生得这病。”

    张斐问道:“为什么你会没有盐吃?”

    许生子叹道:“这原本是有的,可是两年前突然那盐价涨了一倍多,而且里面掺了很多土渣子,咱买不起,也没法吃,后来那贩盐商人就不上咱们那里卖了,咱们就没盐吃了。”

    他的语气倒是没有太多波动,就跟唠家常一样,仿佛已经看破了一切。

    或许也是因为习惯了这种事。

    很平常。

    张斐又问道:“也就是说大家都没盐吃?”

    许生子道:“当时咱乡里很多人都没有盐吃,只能用洼水或者猎物的血来制点卤水当盐吃,当时好多都得了这大脖子病,全身都水肿,眼睛都鼓了出来,甚至还有人死了。”

    “还有人死?”

    张斐故作惊奇道。

    许生子道:“我知道的,可就有七八个。”

    张斐又好奇地问道:“那为什么你们又好了?”

    许生子道:“那当然是因为后来又有人来卖盐,那咱吃了盐,自然就慢慢好了。”

    “是吗?”

    张斐疑惑道:“那你们哪来的钱卖盐?不是说大家都买不起吗?”

    “其实后来那贩盐的商人,价格倒也不便宜,但至少咱们农户都还买得起,而且还比以前的盐多好很多,那里面没有掺土渣子,买上一斤能吃上不少日。”

    “原来如此。”

    张斐点点头,“如果没有这人来卖盐,你认为会是怎样的结果?”

    “咱说不定也病死了,其实不病死,也会饿死的,许多人病的都没有力气种田了。”

    许生子是摇头一叹,没有悲伤,只有苦中作乐的无奈。

    “那是不是可以说,这盐就是一味良药,救了你们的命。”

    “当然可以。”

    “谢谢!”

    张斐向曾巩道:“我问完了。”

    苏辙站起身来,“请问许大叔,那贩盐之人是跟你们说卖盐还是卖药?”

    “贩盐之人当然是说卖盐。”许生子莫名其妙看着苏辙。

    门外响起零星的笑声。

    苏辙又问道:“你是买盐,还是买药?”

    许生子挠着头道:“咱当然是买盐。”

    苏辙向曾巩道:“我问完了。”

    曾巩先是让人带许生子下去,然后向张斐问道:“你的证人都说这是盐,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斐回答道:“我认为如何定义一物,不能光看其是什么,还得看此物的用途。就在去年,汴京城发生一桩命案,凶手是个火夫,他用铁锅将对方砸死,而在当时的供词里面,铁锅被定义为凶器,故而是违法的,司法明显是根据这个铁锅用途来判定的,而不是根据它本身是什么。众所周知,铁锅可不是武器。

    根据我们所查,在两年前许州的盐价翻倍上涨,以至于许多乡村的农户买不起盐,从而导致,无人去那里卖盐,以至于当时出现不少大脖子病,是赵知事让王洪进贩盐到当地,治好了当地百姓的大脖子病,这绝对可以理解为贩卖药物。”

    齐济都被张斐的狡辩给逗笑了,打趣道:“如今人家病好了,你们为什么还在卖?”

    张斐低头看了眼文案,一本正经道:“我们寻访多为郎中,得知这种药物需长期服用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