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140.三切分(2/6)

这话,杨蜜主动再次放慢了步伐节奏,周杰仑也适应了杨蜜的步伐后,俩人一步一步往树林阴影处走,而许鑫也跟着他们的步伐,一步一步开始后退。

    很快,俩人进入到了树荫的范围。

    在清晨的熹微中,那些泛着丝丝红意的光影从二人脚下,一点点的蔓延至头顶。

    树荫的斑驳,迅速略过。

    走出了树荫范围后,许鑫停下了脚步,俩人也停下了脚步。

    “李老师,就是这段。”

    许鑫似乎找到了镜头支撑点,对亲自推着小推车的李平东喊了一声后,又对俩人挥了挥手:

    “你俩退回原位等着。”

    听到这话,二人默默的回到了之前的来路上。

    而许鑫则直接走到了开始架设机位的李平东身边:

    “李老师,那座山……”

    他指向了远处。

    李平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是海湾尽头的那座有着白色建筑的山后,点点头:

    “嗯。”

    “一会儿,这俩人的位置要在画面的左侧,右半部分给那座山。然后我要您跟着二人的脚步开始往后走的时候,镜头一点点一动。我会安排他们的步伐,您看到了这片树荫影子了吧?”

    随着他指的地方,李平东再次点头:

    “嗯。”

    “您看,这个角度。”

    许鑫往后退了一步。

    “镜头开始,三分之二的山,三分之一的二人与后面的海。”

    他双手在自己面前做出了一个方框,开始缓慢左移:

    “走走走,三分之二的山开始切入,到三分之一的山,三分之一的海,三分之一的人这么进,就要找他们的步子来。而等迈入到阴影的前一步时,画面里的人变成三分之二切分,在女孩进入阴影时,我要她刚好切在二分之一的中线上。光影要刚刚好,能在摄影机里看到从她的腰这里,一点点的上移,上移,保持这种速度,一直走出光影,出光影的时候,画面定格,俩人走出镜头。这么来。”

    “……”

    李平东颇为意外的看了眼前这个年轻人一眼:

    “三等分切到结束?”

    “对,您看,等俩人走出镜头范围时,要刚好拍到那座山体走势下行的尽头与海的分界线,然后您看到那棵树没,俩人最后走出去时,应该刚好能切分到这棵树这里。从人、海、山开始,到树、海、山结束。这么来一条。咱们试试,好吧?”

    听到许鑫的话,李平东似乎理解了许鑫的用意,下意识的问道:

    “那要不要在树上出现一些……诸如风铃或者是定情信物那些?”

    “不要。”

    许鑫直接摇摇头:

    “这时候人工元素太多,会显得很刻意。我们表现出来这种和谐就够了。本身这种山、海、林荫、青年男女的画面,就足够和谐,能带给人一种柔和的氛围了。如果加一些人工装饰,虽然乍一看会很好,但观众的注意力一定会最后集中在所谓的风铃或者其他人工元素上面。所以,什么都不要,画面就在这里定格。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与唯美了。所以,任何滤镜也不要。甚至炫彩都不要太强,眼前的光正好。不过在光影穿梭过俩人身上时,为了防止炫光,聚焦上面您得留心调整一下,好吧?”

    “没问题。”

    李平东点点头。

    眼里带着点点惊讶,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年轻人……有点意思啊。

    俩人其实刚才聊的东西虽然没点明是什么,但其实中心主旨就只有一个意思。

    就是如何通过镜头展露出来男女之间那种情窦初开的温情柔和画面。

    李平东的选择,是靠镜头语言。

    就是最后固定镜头的那棵树前,添加一些人工点缀,来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点明“他们在谈恋爱”……或者说“对对方有好感”,从而表明清楚两个年轻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而只要点明这一点,那么几乎就可以给观众一种很强烈的暗示。

    明晃晃的告诉你们“他们已经是情侣了”。

    但许鑫觉得不需要。

    他选择了用一种更加唯美,但却更加隐晦的表达方式。

    通过自然,通过环境,通过那半山向海一路向下的延伸,用一种从山,到海这种下沿趋势,来表达一种很隐晦,不太好用语言形容,但确实是二人已经从相对来讲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