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零八章 新天府护城河与紫禁城(2/4)

城墙下进入了内城周围的护城运河。

    内城护城河环绕边长九公里的内城,水面宽度缩减到了一百米,水深仍然是八米。

    朱靖垣坐的船仍然没有停留,直接穿过了水门进入新天府内城。

    朱靖垣终于看到建筑鳞次栉比的城区了。

    新天府内城的街道,全都是横平竖直的硬化道路,每个街区的尺寸都完全一样。

    街道两边是成片的独立院落,院落内的格局也高度类似,显然是统一规划建设的。

    每个院子里面,都是一栋两层楼的正房,加上东西南三个单层配房。

    在旭日初升的晨曦之中,很多院子里面升起了鸟鸟炊烟。

    街道上偶尔有孩童扛着书包互相追逐打闹。

    新天府城新的一天即将到来了。

    船队中的其他随行船舶,都在内城的公共码头上靠岸。

    船上搭载的,要送往新天府的设备和物资,都在这里陆续正式卸货。

    船上的其他人员,也在当地对接人员的接待下,前往临时的住宅区安置。

    新天府城内供普通家庭居住的院落,都是皇庄按照统一规格成批的建设出来,然后逐步分配给有需求的家庭使用的。

    城北随时都有大量的闲置住房,安置大食国和本土来的工人完全没有问题。

    朱靖垣的船则继续向前,顺着水路一直开进了皇城里面,在皇家专用码头靠岸。

    新天府的组织形式类似公司,每个皇庄都可以算是一个公司。

    皇帝朱简炎可以算是董事长,朱靖垣被任命为新天府总督,相当于是成了总经理。

    现在朱仲梁这个退休的老董事长,带着朱靖垣这个孙子和总经理来上任。

    这是新天府有史以来接待过的最高级别的高层人物。

    这边各个皇庄的掌柜们不可能不重视。

    整个紫禁城和皇城都整体收拾了一遍,准备好了所有皇家可能用到的地方,保障两人到了之后可以直接入住和直接使用。

    确认朱靖垣祖孙两个今天抵达,皇庄的掌柜们天不亮就过来等着了。

    今天是纯粹的迎接活动,根据朱仲梁祖孙两个的要求,没有搞太大的排场。

    至于正式的拜见,要等朱仲梁和朱靖垣休息好了之后,再按照两人的想法来安排。

    朱靖垣跟着爷爷下船,跟等待的掌柜们挥手打了招呼,就算是见过面了。

    然后没有在码头上停留,就跟着爷爷一起直接乘车进了紫禁城。

    大明的紫禁城,是作为大明朝廷和皇家地位象征的正式宫殿,目前全大明有三处。

    应天府、顺天府,以及新天府。

    西洋海角的宫殿,虽然格局类似紫禁城,但并没有相同的地位。

    新天府的紫禁城是明确与应天府地位相同的。

    而且新天府的紫禁城,是三个紫禁城中面积最大,规格也是最高的。

    新天府紫禁城长宽都是一千米。

    相比京师紫禁城宽了许多,占地面积也大了四分之一多点。

    仁武朝之后,太上皇和两宫太后这三个长辈同时存在的情况成了常态。

    他们在紫禁城里面得有专门居住的地方,而且还要足够的重视。

    在京师的紫禁城里面,是分别修缮了仁寿宫、慈宁宫、慈庆宫三个宫殿使用。

    因为建筑本身没有重建,布局上就不够规范,总体上有些错落,早就左右不对称了。

    新天府的紫禁城修建的时候,就根据现状调整了宫殿的布局。

    慈庆宫从左侧挪到右侧,放在慈宁宫的位置,慈宁宫向后移动,两处宫殿前后排列,放在整个紫禁城右侧后方。

    占用原本英华殿、寿安宫、慈宁宫的地方,并整体外移同时放大宫殿院落规模。

    这两个宫殿的规格完全相同,分别给太上皇后和皇帝的生母居住。

    仁寿宫向后移动,放在紫禁城左侧后方,同样整体外移并放大规模,给太上皇居住。

    与此同时,仁武朝之后,太子从概念上消失了。

    太上皇的仁寿宫前方,最早是给太子准备的地方,包括早期的春和宫和后来的慈庆宫。

    以后这里就没必要准备独立的专属宫殿了。

    新天府紫禁城为了在布局上与对面的两宫太后的宫殿对称,在这里设计了一组给未成年皇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