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四百七十八章:夜尽天明(3/4)

你们的弓箭!取下他们的首级,献给我们最尊贵,最伟大的皇帝!”

    越来越多的清军甲兵渡河而来,他们在极快的时间完成了整装与集结。

    在声声几乎午休的海螺声中,这些清军的甲兵迅速的靠拢了在了一起,而后在各自所属部队的主官呼喝之下向着南方的黑暗之中蜂拥而去。

    马蹄声响,汇聚在一起,恍若府河东流的河水一般响亮。

    浑厚的战鼓声在济宁城东的郊野之上猛烈的震响着。

    黄台吉也已经收到了右翼传来的消息。

    从泗水泅渡而去的部队,先是遭遇了靖南军步兵的铳炮攻击陷入混乱。

    而后从斜剌里涌出一支骑军,将其直接击溃。

    那支骑军在将他们击溃了之后仍不罢休,甚至渡过泗水,对于他们发起进攻。

    猝不及防之下,领军主将镶红旗的固山额真叶克书被靖南军所阵斩,大旗倒伏。

    渡过泗水的部队已经被彻底击溃。

    这个消息,是从泗水南岸逃回来的军兵所禀报。

    五更时分,天将明未明。

    南下的清军骑兵并没有能够长驱直入。

    掩护撤离的靖南军骑兵已经铺展开来。

    相比于各种声音充斥着清军前锋。

    这些承担着掩护任务的靖南军骑兵们沉默的可怕。

    骑阵之中。

    没有军官们高声的呵斥。

    没有主将慷慨激昂的命令。

    有的。

    只是一声比起一声更为高亢的天鹅音。

    不需要什么鼓舞。

    也不需要什么悬赏。

    他们。

    早已经做好了赴死的觉悟。

    当他们被沿路的百姓一路送离黄河之时,他们就已经是抛下了一切。

    在济宁东郊的原野之上,两军骑兵一经相遇,转瞬之间便已经展开了血腥的厮杀。

    朝南撤退的河南镇三师军兵,没有人回头去看身后混乱的战场。

    三万余名河南镇的军兵,此时皆是肩扛着铳枪,腰挎着弓箭,手执着长矛,沉默的向南行进着。

    长久以来的训练,严苛无比的军纪,让他们哪怕明明听到了身后排山倒海一般的厮杀声,仍然能够偶保持着沉稳的心态稳步向前。

    他们知晓。

    在他们的身后。

    他们的袍泽,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友军,会不惜一切代价,掩护着他们安全撤离。

    庞大的队伍在平野之上展开,宛若如同一条条在泥沼中缓缓南移的巨蟒。

    巨蟒鳞甲分明,姿态沉着,却又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危险的戒备。

    辎重车马被放在了行军队列的最后,车轮虽在吸饱了雨水的土地上犁出深辙,但是却仍旧坚定的向着南方而行。

    如今靖南军所使用的辎重车,早已经不是中原大地一直以来使用的两轮马车,全都是如同美国西部开拓时代那般的四轮大篷车。

    四轮篷车之上并没有运载多少的辎重军械。

    河南镇三师的军兵们本身的任务便是承担清军的一波攻势,因此并没有携带多少的辎重。

    辎重军械粮草,全都集中在后方由水师看守。

    每辆马车之上,都坐着七八名手持着火铳严阵以待的靖南军铳兵。

    靖南军的随军辎重队,基本都已经全部换装四轮马车。

    一旦遭遇袭击,随军的铳兵们,便可以依托着四轮篷车,对着袭击者迅速的展开反击。

    这些四轮篷车围拢靠在一起组成圆圈,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堡垒。

    如果是横在一起一字排开,便成为了一道坚实的城墙。

    骑兵的战马根本难以逾越这样的障碍。

    大部分的清军追兵,都被前来驰援的靖南军骑兵所拦截。

    而少数追袭而来的清军追兵,却又因为人数过少,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于这些负载着铳兵的四轮篷车造成威胁。

    当他们想要向着更南方挺进之时,他们便要直接应对河南镇军阵之间掩护的骑兵。

    车阵之后,河南镇三师的官兵们以着严整的队形而撤离。

    济宁东郊的平野之上,举目望去,皆是耀目的灯火。

    低沉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如同巨兽低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