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强大,那是因为大明被瓦剌、鞑靼、兀良哈挟制,又无暇针对他,才给了女真犯境的机会。”
“等到李督抚整军完毕,守住辽东防线,非常容易。”
“所以,请陛下安心。”
看着耿九畴的神色,估计天下人都是这样想的,根本没人能想到,女真人能得了这天下。
就连鞑清刚刚入关的时候,都没想过能做中原皇帝。
结果,天下稀里糊涂地掉他手里了。
“罢了,已经做了的事,不必说了。”
朱祁钰道:“如今六部空虚,朕打算提拔你做户部尚书,让项忠、吕原,做户部左侍郎,朱英、马瑾做户部右侍郎。”
等到了!终于等到了!
耿九畴配合皇帝演戏,巴结皇帝,不就为了户部尚书的位子嘛!
依着他的资历,恐怕要熬十年,才能摸着尚书的官位。
就演一出戏,就当上了户部尚书。
可见皇权之恐怖。
“微臣一定秉承圣恩,勤恳做事,谢陛下天恩!”耿九畴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同时,耿九畴也猜到了,他做户部尚书,那么礼部尚书,就是白圭的了。
“白圭任礼部尚书,宋琰、薛希琏为礼部左侍郎。”
“刘广衡任吏部左侍郎,年富、程信为吏部右侍郎。”
“寇深做大理寺寺卿。”
朱祁钰沉默片刻:“兵部尚书暂且空悬吧,仪铭为左侍郎,俞纲为右侍郎。”
“以后兵部负担最重,朕再思量几个人,补入左右侍郎。”
耿九畴却听出来了,兵部就是一根香喷喷的骨头,等着百官来争抢。
“耿九畴,朝中可有孔家族人?”朱祁钰又问。
耿九畴目光一闪,他和北孔是结了死仇了。
“刑部左侍郎孔文英,是北孔的族人,但是陛下,孔文英近来身体愈发败坏,怕是承不了多久了。”
耿九畴更狠,挑个快要死的。
却和皇帝一拍即合。
“孔文英,倒也允文允武啊,竟是孔氏族人,那正好,赐他太子少保,到军机处来办公。”
朱祁钰沽名钓誉了。
得给北孔一个好名声,都把人家迁走了,又得了人家的家财,给人家点名声还不理所应当?
“陛下圣明!”耿九畴暗笑。
孔文英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眼看着都不行了,赐他个身后名,反正没什么实际作用,挡不着谁的道。
皇帝是绝对不肯给孔家实权的,有千年名声,再给实权,会干什么呢?
不得不防啊。
“耿九畴,朕赐你军机大臣,闲时也来军机处办公。”朱祁钰越看越顺眼。
当初耿九畴的管家,就帮了他大忙了。
如今耿九畴配合演戏,把孔弘绪拿捏住了。
“微臣谢陛下天恩!”耿九畴恭恭敬敬。
他和李贤等人不一样,李贤他们都看见了皇帝最卑微的一面,所以对天潢贵胄,没太多敬畏之心。
但耿九畴不一样,他苦熬多年,才来到中枢,看到的皇帝时,皇帝坐在龙椅上,高不可攀,自然不敢起丁点反对的心思。
“去了户部,你就是朕的钱袋子。”
“朕叮嘱你几句,多多培养计相,今年科举,朕打算多出一些计算的题目,朝堂、宫中都缺这方面人才。”
国子监也有计算的科目,奈何科举中计算类题目占比非常低,所以天下学子学的不多。
“朕打算开发京畿荒田,没有耕种的、无人认领的土地,朕都要收回来,建皇庄。”
“和以前的皇庄不一样,进项都归户部。”
“用来安置流民,吸引流民入京。”
“朕还打算减免夫役,你也听说了,朕已经下圣旨,勒令天下商贾入京。”
“促使京畿丁口丰盛。”
“还有,如今皇家商行的纺织厂办起来了,朕打算在京畿推广桑树,奈何桑树成长期长,民户不愿意出钱买桑树苗,朕上次说完后,京畿百姓都无甚意趣,把朕晾在这了。”
“所以呀,朕打算把桑树苗送给百姓人家,每家领五棵,这钱朕的内帑出。”
“京中的百姓也给发,家中庭院闲着也是闲着,多种些桑树,到时候皇家商行来收丝,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