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3章 捡起来,呈上来,朕拿金印砸死你!(5/9)



    “为大明培养军事人才!”

    “然后,朕要开武科,考取武状元!”

    嘶!

    朝臣倒吸一口冷气,皇帝这如意算盘打得好啊。

    开设讲武堂,不许勋臣老将敝扫自珍,将家传秘籍公之于众,为大明培养人才。

    那他们自家的传承呢?不要了?

    柳溥明白了!

    皇帝根本不是要挂他几个时辰,若是不答应,直接就挂死为止!

    皇帝的话,真不能信啊。

    “前朝开过武科,都是以勇武为主。”

    “但朕认为,逞匹夫之勇的不是名将。”

    “名将应居中调度,运筹帷幄,而不是亲临战场,奋个人勇武。”

    “所以,朕开武科,没有什么练石锁之类的,和科举一样,是用笔写的。”

    带兵打仗,靠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韬略、智慧。

    就如这个时代的名将,于谦,连甲胄都披不起来,却依旧决胜于千里。

    “所以,朕要立讲武堂!”

    “把你们这些名将的经验,传承下来!”

    “朕亲自担任讲武堂的祭酒。”

    “从讲武堂出来的,俱是天子门生!”

    “正好,你们在京中闲着也是闲着,去讲武堂,讲讲课、培养几个衣钵传人,为大明添砖加瓦,也是好的。”

    朱祁钰看向柳溥:“安远侯,你怎么看?”

    “陛下不嫌微臣蒲柳之姿,微臣愿意入讲武堂授课!”柳溥有的选吗?

    他是朱祁镇的人!

    皇帝杀了多少他这样的人了?

    能活到今天,靠的就是这股机灵劲儿,和听话。

    所以,皇帝才用他借题发挥。

    因为柳溥不敢拿全族的性命开玩笑,自然愿意和皇帝唱双簧。

    “嗯,安远侯心里是有天下的!”

    朱祁钰赞扬道:“诸卿呢?你们怎么看?”

    今日早朝,一些老将没上朝。

    “若是讲武堂有用得到老臣的地方,老臣愿意出一份力。”刘广衡倒也痛快。

    他没得选。

    皇帝想培养他做勋臣,等他有了一定战功后,便会封爵,进入勋臣阵营。

    朱祁钰看向成国公朱仪。

    朱仪倒是不在乎去讲武堂授课。

    只是担心,武科人才被批量制造出来后,勋臣的根子不就被挖断了吗?

    以后皇帝需要打仗的人才,未必需要从勋臣阵营中提拔。

    而且,勋臣能稳稳屹立朝堂一角,靠的是在军中千丝万缕的联系。

    皇帝以讲武堂,控制天子门生,把这些人撒入军中,肯定会撕咬、蚕食他们在军中的势力,渐渐地,他们对军中的掌控力会越来越弱。

    而皇帝,则越来越强。

    有了武科人才,便能随时替换掉勋臣。

    还有一层,物以稀为贵。

    什么东西少,才值钱,一百个勋臣很值钱,一万个勋臣,只会卷起来,到时候必须依托宫中,才能得到兵权,只能为皇帝忠心卖命。

    以皇帝的手段,恐怕会制造出几万个、数十万个勋臣出来。

    到时候,勋臣多如狗,遍地走。

    还值个屁钱了!

    只能依靠宫中,苟延残喘地活着。

    不过,他敢拒绝吗?

    皇帝对兵权放在一人之手,十分不放心,没看要求各路大军,日日上密奏禀报嘛。

    可见皇帝心里不信任任何人。

    他需要把兵权攥在自己手里。

    起码让军中各方势力制衡,小乱、小争斗起来,各方都不是一条心,这样的军队才不可能叛乱,他才能彻底安心。

    “陛下,微臣愿意入讲武堂!”朱仪跪在地上,只能听之任之。

    “好!”

    朱祁钰振奋道:“朱仪既然这般说了,想来勋臣方面都能答应!”

    言下之意,心里有恨的去怪朱仪,是朱仪替你们答应的,别来找朕,朕不管。

    朱仪只能报以苦笑。

    “这讲武堂,设在琼华岛上!”

    “怎么样,朕对你们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