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3章 捡起来,呈上来,朕拿金印砸死你!(6/9)

吧,琼华岛,朕甚爱之,年年都会登岛欣赏风景。”

    “在岛内挑一处宫殿,做讲武堂用!”

    “朕亲自题字,挂上牌子。”

    “至于生源……”

    朱祁钰看了眼朱仪,勋臣算是听话的,总该给些甜头。

    “勋臣中的家眷,经过审核后,都可入学。”

    “再从民间征召一批有志从军的孩子。”

    “对了,靖江王献上来的童男,都送入讲武堂内学习。”

    群臣眸中闪过一丝嫉妒,这些孩子可是因祸得福了。

    皇帝如此重视讲武堂,等这些孩子学成毕业,必然在军中崭露头角。

    不过,这对怀柔广西土族,有着重大作用。

    “这讲武堂,以三年为一期。”

    “诸卿由简入难,讲解在战场上如何用兵。”

    “最后一年,为实地学习,朕会派他们入军中,从士卒做起,慢慢往上爬。”

    “至于讲课的讲材,由诸卿拟定,朕不懂军事,便不横加干涉了。”

    “等讲材编纂好,给于谦送去一本,让他出出建议。”

    群臣狂翻白眼。

    您不懂,就让于谦挑毛病。

    就差说了,你们编纂的,朕信不过,让于谦把把关,然后再拿回来,让你们再看于谦修改过的,再一番争论。

    只要一对比,就知道谁忠谁奸了。

    说白了,就是让你们狗咬狗,咬出真理来。

    “臣等领旨!”朱仪、柳溥跪在地上。

    朱祁钰也惊到了,没想到,讲武堂竟这般容易就定下来了。

    “所有闲置在家的老将、老臣,都可以入讲武堂授课演讲,把你们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至于一应用度,全部由内帑支付。”

    “学生们的食宿,由光禄寺负责,朕出钱。”

    朱祁钰会让厂卫去民间挑人,入讲武堂。

    可一听花钱,户部尚书耿九畴不乐意了:“陛下,您打算招生多少人?”

    “如今京中闲置老将很多,初期招一千人吧,应该顾得过来。”

    耿九畴问:“那您可有算过,这一千个生员,一年的吃喝用度是多少钱?陛下,微臣知道您内帑有钱,可钱不能这样挥霍呀。”

    这耿九畴什么意思?

    让百姓花钱供学生吗?

    京中百姓,虽然生活条件还可以,可让他们供养一个武生,肯定是不愿意的。

    男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是劳动力,该下田干活的下田干活、该去做店铺伙计的做伙计,赚的钱要供养弟弟妹妹,贫苦人家皆是如此。

    想说动这些人家,把孩子送到讲武堂学习,都得费一番口舌。

    若是再让他们家中负担学费,恐怕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招不到了。

    那招的都是谁?

    勋臣、文官、士绅、富户家的呗!

    耿九畴在帮谁说话呢?

    “你有什么建议?”朱祁钰不动声色问。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从军户、百姓家中招孩子,是可以的。”

    “但学费可让京中商户捐助。”

    “肯捐助的商户,可允一子入讲武堂学习。”

    耿九畴道:“这样一来,您内帑的银钱就节省下来了;陛下又能收京中商贾之心。”

    “绝不可以!”

    白圭立刻针锋相对:“陛下,商户乃是贱籍,如何能从军?陛下可从军户家属中招募生员,绝不可让商户进入讲武堂,乱了纲常!”

    此话引起不少朝臣的附和。

    朱祁钰也点点头。

    若让商户之子入讲武堂,未来他们的军旅仕途必然一马平川,因为有银钱开路,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争不过他们的。

    本来,普通人家的孩子头上就有了勋臣家的子侄了,再加一层商贾,前些年还好说,过些年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关闭了上升窗口,他办这个讲武堂又有什么用途?

    朱祁钰开讲武堂,就是想进一步把皇权深入军中,把军权牢牢攥在手里。

    若是讲武堂的学生,都是底层军官,用途反而变小了。

    “陛下,您以为您不允许商贾之子进入讲武堂,就能挡住他们的脚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