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
“经过朝堂大力整治之下。”
“下次补考,必然公正。”
“老臣建议,陛下可赐恩于下,多录取一批生员。”
胡濙的潜台词,今年考上来的生员干净,都可以做皇帝的人。
朱祁钰不满足这点政治回报。
把此事拿到奉天殿上来说,就说明皇帝不想撕破脸皮,而是想做一场政治交易。
用利益交换罢了。
“陛下!”
“内阁刚刚收到大同捷报!”
叶盛站出来道:“兵部尚书孙原贞,统率六镇,大同总兵郭登大破帖木儿骑兵!”
“杀敌五万余,招降六万人。”
“其中精兵一万两千人,良马七万多匹,家属五万余,物资不计其数。”
“正式捷报明日方能抵达!”
叶盛这番话,顿时让奉天殿内一片欢呼。
但是,坐在上面的朱祁钰,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叶盛、耿九畴、胡濙,都是一伙的。
甚至,远在大同的孙原贞,也是一个集团的。
文官集团,终究不会成为皇帝的人。
朱祁钰不寒而栗。
大同的捷报,是压着时间送来的。
无非是担心皇帝今天在奉天殿上发疯,杀个血流成河,所以用捷报来堵皇帝的嘴。
倘若深查的话,边关会不会大败?
重现土木堡之败?
甚至,他在宫中,会莫名其妙地病重,死去。
在皇帝眼里,这是文官集团在秀肌肉。
告诉他,若不听话,后果很严重。
同为文官的于谦,真能可靠吗?他能站在皇帝这边吗?
“奏报何时送来的?”朱祁钰勉强问。
本来应该高兴的大捷,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反而产生了恐惧。
就如杀陈循之时,山东忽然大涝,用灾情来救陈循。
如今,异曲同工。
“回陛下,是昨晚深夜送到内阁的。”叶盛坦然回禀,将捷报呈上来。
这是孙原贞的亲笔信。
而不是战胜将军郭登写的。
这是文官集团在秀肌肉。
朱祁钰一目十行。
孙原贞说清楚,这支骑兵的原委,确实是来自帖木儿汗国的军队。
从帖木儿大帝病逝后,帖木儿汗国陷入内战。
无休止的内战,持续五十余年,整个汗国被杀的血流成河。
但战争还没有结束。
这支骑兵受到鞑靼大汗马可古儿吉思的招揽,遂穿越万里,想进入鞑靼领地,回归故乡。
朱祁钰看到这,觉得有意思了,鞑靼出现两个大汗。
其实,满都鲁和马可古儿吉思的法统来自一个人,就是脱脱不花。
满都鲁是脱脱不花的弟弟,马可古儿吉思是满都鲁的幼子。
满都鲁是几个部族扶持起来的大汗,算不上名正言顺的蒙古大汗。
马可古儿吉思也一样,也是几个部族扶持起来的。
明朝管马可古儿吉思叫做小王子。
小王子是想引入帖木儿骑兵,估计是令其成为自己的怯薛军,夺回权柄。
甚至还想攻伐满都鲁,成为名正言顺的鞑靼大汗。
孙原贞详细诉说了,整场战役的全过程。
朱祁钰全部略过,把信放在御案上。
这封捷报送来的时间点,真巧。
“孙原贞做得不错。”
朱祁钰目光阴冷:“将俘虏押解入京……”
“陛下,之前计划是安置在辽东的。”胡濙打断。
朱祁钰逼视他。
胡濙却坚持道:“陛下,北方之粮,难以供应京师。”
“所以老臣不同意押解俘虏入京。”
“不如趁早安置在辽东,饿死多少朝堂也不必在意。”
在朝臣眼里,俘虏就是个大包袱,吃饭的饭桶罢了。
只有皇帝想开疆拓土,群臣不想。
说白了,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