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31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2/11)

昂是懂治水的。”

    姚夔回禀:“另一个则是正统十年进士何宜,其人有大志,能谋善断。”

    “何宜人在哪?”朱祁钰问。

    “如今是兵部郎中。”姚夔道。

    朱祁钰看向孙原贞,孙原贞站起来,说道:“何宜其人,素有大志,能力卓越,颇得兵法,只是资历尚浅,怕是当不了治水司的主官啊。”

    其实,还有真有个人选。

    吏部侍郎陈文。

    奈何吏部离不开他。

    朝臣又举荐了几个人。

    朱祁钰觉得一般,朝臣也觉得不合心思。

    “诸卿回去好好想想吧。”

    人选一时半晌定不下来。

    但大体框架定下来,新设治水司,皇帝亲自担任治水使。

    吴复担任左监正。

    右监正空悬,人选有赵昂、何宜、刘俊、鲍相、高诚等人。

    左监副刘吉。

    右监副刘珝。

    “朕虽然是说三十年,但这是个虚数。”

    “若能用二十年修建完毕。”

    “亦或是十年,最好!”

    “在朕活着的时候,把黄河修建完毕,天下河道改善完毕,以后才不会有大麻烦。”

    “省着太子继位后,舍不得花钱喽。”

    朱祁钰在说笑。

    但群臣却不许皇帝说这等不吉利的话。

    这一刻,群臣是真心希望皇帝活着的。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吴复虽在京中坐镇,但也不要闲着。”

    “京师的河道也要勾连、修缮,该修的修,别给朕省钱。”

    “让他亲自带着些进士治水,给进士们涨涨经验,希望能带出一批治水的大才。”

    朱祁钰内心期许很大。

    “陛下!”

    王竑却跪在地上,高声道:“请陛下允许给夫役些钱财!”

    “老臣知道,这对内帑压力巨大。”

    “但百姓也苦呀,一年劳作到头却填不饱肚子,一年年的没个盼头。”

    “老臣为官三十余载。”

    “却第一次见到,在京中做夫役的百姓,脸上露出了笑容。”

    “没有人抱怨干活苦、干活累。”

    “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真心卖力气呀。”

    “这紫禁城,仅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修缮,百王府已经完工十三座王府。”

    “全因每天一个铜板呀!”

    “陛下,百姓势利,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呀。”

    “穷得吃不上饭,如何爱国呀!”

    “衣不蔽体,如何拥护大明啊?”

    王竑泪洒当场。

    重臣皆哭。

    这种实话,朝臣以前是不会说的。

    朱祁钰改正风气后,畅所欲言,说实话办实事。

    大明看似歌舞升平,其实地方叛乱不断,归根结底是吃不饱肚子,官逼民反。

    王竑认为,百姓吃饱穿暖后,就不会造反了。

    但姚夔却道:“王阁老,百姓开心固然好,问题是内帑没钱呀!”

    “和根治黄河比起来,苦一苦百姓,总是没问题的。”

    这话也引起了共鸣。

    若两亿两,全部拿来治水,怕是都不够的。

    若是再花钱,怕是需要四亿两,甚至更多。

    皇帝能承担得起吗?

    这是个大问题。

    一旦皇帝哪天不愿意花钱砸这无底洞了,才是大事呢。

    “诸卿莫争论了。”

    “钱朕来想办法,一天一个铜板,给夫役发钱。”

    “可发银子!”

    朱祁钰一锤定音。

    他做的很多事,都在改善百姓生活。

    比如织毛衣,就让京畿妇人赚钱,还令纺织厂招女工,让妇人走出家门来赚钱。

    “陛下,那一年怕是要八百万两以上了!”姚夔满脸担忧。

    “姚卿勿忧。”

    “大明连年打仗,自然会有很多战俘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