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75章 文武庙、圣庙、帝王庙(可跳订,是名单)(2/8)

:“朕看东汉没有名臣,不录了。”

    “陛下,您欲根治黄河,东汉王景是治水名臣,不如请他入文庙?”姚夔道。

    王景是水利专家。

    朱祁钰斟酌道:“王景除了治水外,没有其他功绩呀,令治水司在王景修过的水渠旁边,建庙拜祭即可,入文庙不够格。”

    “看看东汉的名臣水平,连破个黄巾,都是盖世名臣了,在华夏长河里,黄巾起义,实在太渺小了,就不比楚汉争霸,就比三国名臣武将再看看,差得太多了。”

    朱祁钰也取消了卢植、黄琬等人的入庙资格。

    那就看三国了。

    三国名单就太多了: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陈群、华歆、张既、钟繇、杜畿、满宠、董昭、刘晔、蒋济、王肃、张昭、张纮、鲁肃、诸葛瑾、步骘、顾雍、虞翻、薛琮、诸葛恪、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邓芝、黄权、法正、庞统等等等。

    人选实在太多了!根本写不过来,都是实打实的,起码水分小。

    入文武庙的人也是最多的时代。

    但有争议的人也很多的,比如郭嘉、贾诩、程昱、诸葛瑾等人,能不能进文庙?

    “陛下,程昱虽是文人,其实他是统兵之将,就算入庙,他也该入武庙,而非文庙。”

    “郭嘉虽善出奇谋,但功绩还是偏少。”

    “贾诩之能,多是三国演义编造臆想出来的,不可否认,贾诩着实出彩,若把他放在东汉,他可为东汉或西晋之名臣,完全可入文庙,问题是三国时代的名臣实在太多了,他的光芒被掩盖了。”

    “他若能进,诸葛瑾和顾雍、法正,是不是也该进入?”

    “而以诸葛瑾为标杆,那么三国能进去的超过二十人!甚至更多呀!”

    没错。

    东汉二百来年的人才,在三国时代,蜂拥而出,爆炸式涌出来。

    像贾诩、诸葛瑾、法正这样的,真去东汉,估计家门都出不了吧?都是寒门,没机会出头的。

    姚夔继续道:“郭嘉能进,法正也是要进的,可法正之功,如何和荀彧、鲁肃比?”

    “姚大人,话虽如此,但郭嘉之谋,震古烁今,其十胜之谋,说尽兵法要害,魏太祖创业之初,皆靠荀郭之谋。“

    白圭坚持认为郭嘉能进。

    郭嘉亏在岁数小、死得早上了。

    “郭嘉进。”

    朱祁钰一锤定音:“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陈群这五人是没有异议的。”

    陈群献上来的九品中正制,凭此一策,够进文庙。

    “陛下,若郭嘉进入,那么张昭、张纮也没有悬念……”

    话没说完,就被朱祁钰打断:“张纮差点意思,虽有江东二张之说,但张纮亏在死得早,才能并未完全展露,是以差了一线。”

    “程昱和诸葛恪应该进入武庙的……”

    朱祁钰也没说完,又被姚夔打断:“陛下,那诸葛恪平定山越之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接下果实而已。”

    三国人杰是真的让人纠结。

    个个都性格分明,战功赫赫,长处特别长,短处也特别多,反而抉择起来困难。

    这些人杰,分散去东汉、西晋多好,就能大规模进入文武庙了。

    “都入文庙?”朱祁钰也纠结。

    程昱、诸葛恪入文庙,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还是改一下武庙名单,入武庙。

    “再加入蒋琬,蒋济。”

    蒋琬和蒋济不是一家人。

    蒋琬是蜀中名相,蒋济是魏国太尉。

    武庙之所以没选姜维,是因为姜维虽多次北伐,但没有取得大规模战功,不可否认是名将,但距离入庙还是差了一点。

    “陛下,老臣以为顾雍,也是鞠躬尽瘁的典型,应该入庙。”姚夔忽然道。

    顾雍的政绩虽然不是非常耀眼,但他为相十九年,治理的吴国蒸蒸日上。

    “若按姚公之标准,费祎、董允也可入庙呀。”白圭道。

    姚夔摇摇头:“蒋琬占了诸葛亮的光,所以能入,费祎、蒋琬是后诸葛时代的蜀相,若他们入庙,姜维也该入武庙。”

    这话公允。

    朱祁钰颔首:“而且,要是以这个标准的话,钟繇也是能入庙的。”

    没错,钟繇治理关中,功劳甚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