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75章 文武庙、圣庙、帝王庙(可跳订,是名单)(3/8)

    所以费祎、董允不入,钟繇也就不能入庙了。

    杜畿、张既等也就无缘武庙了。

    “朕以为荀攸也可入庙。”朱祁钰道。

    朝臣皱眉,荀攸确实出色,但其人没有独当一面的功劳,和郭嘉还不一样,郭嘉的奇谋震古烁今,荀攸拿得出手的是斩颜良诛文丑。

    “太祖皇帝曾说: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朱祁钰道:“太祖皇帝对张辽、张郃、荀彧、荀攸评价如此之高,而张辽张郃入了武庙,荀彧是必入文庙的,就差个荀攸了?”

    太祖皇帝喜欢,那就没问题了。

    三国名单定下来:诸葛亮、荀彧、荀攸、郭嘉、鲁肃、陈群、张昭、顾雍、蒋琬、蒋济。

    其中程昱、诸葛恪入武庙。

    “诸卿,朕在想,诸葛亮可否入圣殿?”朱祁钰抛出重磅炸弹。

    入圣庙?

    胡濙斟酌道:“陛下是想令诸葛亮当武圣?那诸葛亮和张良比起来,还有韩信,姜太公,您觉得谁更有资格呢?”

    那肯定是张良啊。

    张良和姜子牙比起来,还是姜子牙更牛。

    “朕以为,可将岳飞、张良、诸葛亮列入武圣,称为亚圣。”

    这是十哲的感觉。

    朝臣觉得不妥:“陛下,圣只能是唯一,孔圣为文圣,姜太公是武圣,这是亘古相传的道理。”

    “陛下可将张良、诸葛亮、岳飞居一殿之首,没必要入圣殿。”

    如果让张良为圣,反而是拉低了圣的标准。

    孔圣必为圣,连孟圣都要降格。

    和孔孟比起来,张良诸葛就黯然失色了。

    思想,是影响几千年,甚至影响华夏格局的存在,如何重要都不足为过。

    “就依诸卿的。”朱祁钰答应下来,没搞什么十哲。

    西晋就人才稀少了。

    邓艾、羊祜、杜预入了武庙。

    能入文庙的,只剩下一个贾充。

    西晋:贾充。

    五胡十六国:宋配、张宾、王猛、权翼、阳骛、封弈、张衮、崔浩、王买德、尹纬、程遐等等。

    王猛被放入武庙了。

    这个时期,朝臣争议不多。

    宋配和张宾、崔浩都有资格入文庙。

    五胡十六国名单:宋配、张宾、崔浩。

    东晋则是:王导、谢安、桓温。

    南北朝的名臣也特别多,如苏绰、杨愔、褚渊、萧子良、高允、李冲、王肃、李崇、杨椿、卢辩、李宪、陆俟、李安世、李彪、崔光、元怿、温子昇、陆操、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祖珽、郑子尚、高隆之、段韶、李穆、梁士彦、韦孝宽等等。

    于谨在武庙里,于谨历经北魏、西魏、北周,王佐之才,战功赫赫,功绩是极高的。

    苏绰是提出用贪官杀贪官的名士。

    唐代薛稷评价褚渊:张良之翼汉王,郭嘉之协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齐高之得褚彦:定策决胜,谋夫孔多。

    将其和张良、郭嘉、刘穆之并列。

    杨愔是高欢手下的谋主,北齐宰相,高隆之、段韶,都是高欢手下大将。

    李冲是孝文帝改制的重要推动者。

    高允,侍奉北魏五代皇帝,一代伟器。

    所以,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是必进文庙的。

    王肃、李崇、杨椿、李彪等都是孝文帝时代的名臣。

    卢辩、李宪、陆俟都是重臣。

    李安世则首创均田制。

    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是西魏八柱国,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则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则是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于谨进了武庙,独孤信就入文庙吧。”

    韦孝宽也是能入文庙的。

    但已经入了武庙。

    有意思的,列举出来的人,都是北朝英杰。

    南朝似乎除了名将,没有名臣,看看南朝的名将:刘裕、檀道济、沈田子、王镇恶、萧道成、陈显达、萧衍、陈庆之、韦睿、羊侃、曹景宗、王僧辩、陈霸先、杜僧明、萧摩柯等等,数不胜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