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76章 年富破敌,盖世功成,大治可期,皇帝慧眼(1.7万大章)(10/14)

的命,掌握在本督抚手里!”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

    年富这是将边镛当弟子培养。

    边镛给年富擦脚,然后亲自将洗脚水倒掉,并伺候年富更衣。

    “大人的意思是,明日从双山关运粮食进来,若无鲜血震慑,这些流民会对天兵刀剑相向?”

    “孺子可教也。”

    年富躺在硬板床上,活动活动老腰,道:“没错。”

    “用鲜血震慑流民。”

    “明日开仓放粮,流民再饿,也必须听本督抚的命令。”

    “否则,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死!”

    流民,有刀就是贼寇;有粮就是顺民,没粮就是贼寇!

    所以,这番杀戮,有杀鸡儆猴的意思。

    “学生明白。”边镛躬身行礼。

    “这是第二层。”

    年富笑道:“还有第三层,克振,今晚你就想想,这第三层含义是什么?”

    “老夫先睡了,明日再考校你。”

    边镛却懵了,还有第三层?

    但这两天实在太累了,躺在床榻上,想着想着他很快就睡着了。

    翌日醒来后,他就不停思索。

    直到看见神采奕奕的年富,正在吃早饭,年富的早饭非常简陋,只有一碗没有几粒米的稀粥。

    校场中间,血腥味尚未散去。

    此刻却支起了粥棚,所有流民排队领饭吃,年富也站在附近,喝了一碗粥,喝的和流民一样。

    今天所有兵卒,也只吃这样的粥。

    大概晚上就会有军粮运进来。

    今天也没有战事,吃得差点也无妨。

    “克振,可想清楚了?”年富吧吃完了的碗递给边镛。

    边镛行礼后接过来,也不嫌弃,用年富的碗打了一碗粥,也跟着喝了,喝完后抹了抹嘴。

    “学生有些许想法,请大人斧正。”

    边镛吃完后,行了一礼,认真道:“这第三层,是为了明军着想。”

    “我军奔袭两日,还要在大山里索骥,兵卒甚是辛苦。”

    “若没有贼寇脑袋充作战功,兵卒必然心里不爽,届时军心不附,更难以清扫贼寇了。”

    年富看着他半晌,忽然哈哈大笑:“孺子可教,叫本督抚为老师吧。”

    边镛惊住了,您这收徒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但是,他立刻跪在地上,要行大礼。

    “此地不是拜师之地,老夫与你先有师徒之实,回到麻城后,再行拜师礼。”

    年富对边镛十分重视。

    他年纪愈发大了,如今位极人臣,施展抱负,注定名留青史。

    但唯一让他挂怀的是自己的子孙。

    他们都不成器,年富需要为子孙编织一张大网,等他去世后,他的学生能庇护自己的子孙,若有成器的,也能在仕途上,扶他一把。

    年富可谓是为之计深远。

    “老师,其实学生还想到了第四层。”

    边镛的话,让年富微微一愣,笑着看着他:“说来。”

    边镛行了一礼:“老师,杀光贼寇,也能让外面的人安心,您要大治湖北,而非杀光湖北,所以这些贼寇,只能杀,不能令其开口说话!”

    年富认真地看着他,目光闪烁:“老夫收了个好徒弟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蓦然之间,他对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没错,这第四层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湖北军里可不干净,里面有很多探子,这些人都是外面士族的眼睛,他们看着里面呢!

    年富是要治理湖北,而不是杀光湖北,这句话说得好。

    “不敢当老师夸奖。”边镛深深一礼。

    当天晚上,双山关守将运送粮食进来。

    流民看见大批粮食,一个个眼红,但恐惧于弓弩的射杀力,无人敢直接去抢粮。

    而附近的流民,闻听官府进来了,正在开仓放粮。

    大批大批地往这边涌。

    而年富也不着急继续追赶。

    关隘封堵,这些贼寇只能在大山里疲于奔命。

    又没有粮食供应,最后只会把自己饿死。

    饿得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