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供粮草、军备等完成战争。
朱祁钰看了眼马昂,这人确实有本事。
他之前就和胡濙商量过,之前不是说要征兵千万,去把暹罗荡平嘛。
完全可以征兵千万,去开垦婆罗洲。
“臣觉得马寺卿谏言有理。”
余子俊出言:“开垦婆罗洲,需要年轻的壮劳力,而国内干旱,分一批人口出去,也能缓解国内压力。”
“而民间不愿意,那就以征兵的方式征走。”
“有宵小不肯为国效力,那就加他们的田赋,逼他们出丁。”
还是余子俊够狠。
这话又引起热议,都认为民间刚刚承平,不该再搅动地方了。
就说江南,起码需要十年时间才能缓过来。
江南叛乱也不少,交趾叛乱也多,也就皇帝不在乎,换个皇帝都会恐惧,叛乱真多,地方将领掌权,万一造反了呢?
皇帝不但不在乎,还直接开海运,征漕丁为水师。
几件事一起干,搞得天怒人怨,造反的人不多,但天天都有,诡异的是,将领造反还真没有。
只要有兵的将领不反,百姓造反就会被扑灭的,大明都习惯了。
余子俊继续道:“这几年,朝廷对百姓怎么样?”
“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吧?”
“以往是征劳役的,现在是给钱,又给他们找工作,除了种地之外,还能吃一份工地上的活儿钱。”
“还有农具、铁锅,可都是赐的,这些都是恩情啊!”
“朝廷又蠲免税赋,让百姓富裕起来。”
“就说那手压井,朝廷几乎是半卖半送,只赚个成本价。”
“难道这还不算仁政吗?”
余子俊道:“如今到了百姓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了,难道他们不该踊跃参军?为朝廷效力?报谢皇恩?”
“如今朝廷做到了这个地步,百姓还不满足,那么他们就是白眼狼!”
“对待这等白眼狼,留之何用!”
余子俊生气道:“说句难听的,若朝廷不肯将几亿两银子砸去民间,中枢该富裕成什么地步?”
“如今百姓受益皇恩,为国效忠,更是理所当然的事,哪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番话,把反对声音直接压下来。
景泰朝,是对百姓最好的朝代,没有之一。
不说其他的优惠政策,就说手压井,从古至今有一个国家半卖半送给百姓吗?二十几亿套农具,上亿口铁锅,全都免费送!大面积的耕地,全都送给了百姓!
又治水又重视教育还四处修路,这些都是朝廷亏钱的,亏大钱的地方。
这还不是仁政吗?
从古至今,甚至往后查一万年,也没有这样的皇帝!
在爱民这件事上,朱祁钰绝对是前五千年后五千年的第一人,没人能超过。
“余子俊说的没错。”
“朕自认对天下百姓,仁至义尽了。”
“朝廷开垦婆罗洲和吕宋,是必然的,以后还会开垦更多的地区。”
“大规模移民,百年内都不会停止。”
朱祁钰缓缓道:“从民间征一千万兵卒,要十六岁到二十岁的半大小子,要家里的老二、老三,不要长子和幼子,要没结婚的。”
“全国上下,除了江南三省、江西、广西、贵州、热河、宁夏、甘肃、吉林、黑龙江外,其他各省都要征兵!”
“家家出丁,一家一个!”
“照常发安家费,提前发一个月军饷留给家里。”
“然后送到南方集训。”
李贤立刻道:“陛下,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征兵该征劳动力呀,征那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呀?”
朝臣都觉得,十六七岁的,能打什么仗啊?
“陛下,您不会是为了百姓家里减轻负担吧?”余子俊都无语了。
朱祁钰看向胡濙,当初胡濙也是这样劝的。
“你们都觉得,十六七岁的孩子,打不了仗?”朱祁钰问。
“打不了啊。”
李贤道:“陛下,这征兵最好是征二十三四岁的,刚有家庭,有牵挂的,这样上了战场才会卖命。”
“而十六七岁的,大多没长成的,个个精瘦,在家里人憎狗嫌的,说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