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4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产业结构,地区间平衡发展(3/8)

力开展基建,让百姓过上舒服日子。

    等老皇帝死了,后世之君还会有明君吗?

    所有人心里发寒。

    看看太子秉政就知道,太子是个很抠门的人,怎么可能有皇帝这么大方?

    这些年多少人骗皇帝的钱?

    皇帝难道就不会寒心吗?可他还是继续投资民间工厂,鼓励民间百姓出来创业,极力保护工人、农民的基本生活,不遗余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丰富精神生活。

    哪个皇帝能做到?

    太子能吗?太孙能吗?

    民间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一旦老皇帝不在了,大明煌煌盛世,可能会戛然而止。

    回到了吃老本的状态,吃几年,大明就会走下坡路,最后走回原有的轨道上。

    有人说皇帝有钱。

    可以前的皇帝没钱吗?他们肯拿出来给百姓吗?

    看看现在的大街上,全是沥青路,每日都有清洁工打扫,路上有公厕、垃圾箱,街道两旁,各种商铺,什么都能买到。

    去问问那些老人,景泰十年的时候,这天下是什么模样?

    现在的日子谁敢想啊。

    不挨饿了,只要有钱,想吃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前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都有。

    以前饭都吃不饱,别说吃油了,现在是油料随便吃,饭馆随便吃,一边吃一边扔。

    今天的一切好日子,都是皇帝带来的呀。

    如今,民间都在害怕,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旦皇帝驾崩,他们现有的一切,就都没了。

    皇帝每一项政策,都以人民为先,以保障人民利益为主。

    换做后世之君,能做到吗?

    皇帝今年的政策是,房地产软着陆。

    让房价循序渐进保持增长的同时,让百姓都能吃上红利,而不是搞得一地鸡毛。

    着陆后,房价不崩,有序增长。

    房产保值,是未来百年的主基调。

    可换个皇帝,能做到吗?

    朝中有识之士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太子肯定做不到的,太子只会守着自己的宝库,不肯拿出来投入市场,来保证房价稳定。

    只有老皇帝,他才舍得拿出来几百吨黄金出来,用股市充当蓄水池,把股市和房市有机结合,促进二者稳定发展。

    保障房价的同时,发展股市。

    力求让大明两条腿走路,平衡发展。

    北京城,四环的一套房子,房价已经达到了3万元一尺。

    这是四环啊,快到通州了呀!

    大明的四环,和后世的四环还不一样,大明的内外城的建筑是不动的,而且三环里还有很多大宅子,这些都是要保存的。

    三环才开始大面积建造楼房,其实距离主城区已经很远了。

    这个房价是真的高。

    高到朝廷官员都觉得恐惧,担心房地产啪嚓一下崩掉,这个价格,已经远高于建筑价格了。

    即便附加价值,也无法维持如此高价的。

    大明京师,和天津完全连在一起,估计有十环。

    人口达到了恐怖的3000万人。

    常住人口在1500万左右。

    在超一线城市里,北京连前五都排不上。

    千万别把眼光放在房价暴涨的泡沫增长上,如果这个价格血崩,就是上千万人跳楼啊,他们会跳楼吗?

    会不会拉着皇帝一起死呢?

    所以,房价必须软着陆,不能再涨了,要维持这个价格,慢慢地涨,可以涨,但要和价值相对应,不能过高地超过价值。

    天津之所以落后了,因为天津把污染严重的企业,挪去了倭国东京,一大批工业人才,搬去了东京居住。

    预计十年内,东京人口就会超过千万人,进入一线城市的序列。

    当然了,倭国暂时还是一个国家。

    即便倭国天皇、幕府将军都在求着皇帝收下倭国吧,他们不想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因为倭国本国的大和人,最多不超过二百万人。

    而在倭国生活的明人,高达300万人,而其中有五十万倭女,嫁给了明人。

    这就直接导致,倭人真实人口,150万左右,还在持续减少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