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4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产业结构,地区间平衡发展(4/8)

 皇帝还在征兵,青壮劳动力不停减少,老年人越来越多,过个十年,倭国恐怕就没有倭人了。

    所以呀,幕府将军想趁现在卖个好价钱,自己进大明当伯爵也不错呀。

    问题是大明不想封他们当伯爵呀,他们还是去当鬼更好一点。

    他们也不敢炸毛。

    大明在倭国,驻兵二十万,甚至在景泰五十年,就废除了倭国文字,倭国上下都在学汉文。

    倭人对变成明人,那是非常喜欢的。

    他们本就敬仰天朝上国,能变成上国人,用鞭子抽死他们,都愿意。

    再说了,岛国人最盼望的就是上大陆生活,现在机会来了,谁管他们的天皇乐不乐意啊,你们不乐意就在岛国里继续忍受地震吧,我们走了。

    皇帝对他们也好啊。

    倭人当兵,倭女嫁给明人,所有倭女,皇帝都给了一笔嫁妆,哪个倭女不在心里感激皇帝呀?

    皇帝封了多少倭人爵位?哪个倭人不感激皇帝呀?

    众所周知,倭人是景泰帝的亲儿子。

    只是这个亲儿子,人口是越来越少,也有人提出,皇帝居心叵测,结果这篇文章刚刚发表,其本人就上吊自杀了。

    想享受大陆的福利,就得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这很公平。

    至于人没了,你们是为了大明帝国建设而献身,多光荣啊,继续光荣吧。

    所以呀,天津人口规模在减少。

    从超一线城市序列中掉队。

    和天津一样窘境的还有青岛。

    填平渤海、朝鲜湾之后,青岛就会成为黄海中最重要的港口,会吸走大连、天津的经济体量,一跃成为北方龙头港口城市。

    所以,在清除重污染企业的进程中,青岛也是重点清理对象。

    青岛的污染企业,被转移去釜山。

    釜山一跃成为一线城市。

    本来皇帝想着重发展济州岛的,奈何济州岛太小了,岛上多山,无法承担一线人口的体量,只能在朝鲜省寻找一个港口城市,就是釜山。

    根据皇帝的计划,未来,会将所有重污染企业,转移去外海沿海城市,比如库页岛、倭国、吕宋、婆罗洲等地方。

    而国内,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轻污染、高附加值产业,垄断高科技技术。

    所以,皇帝要打造几个科技城市,第一批科技城市试点,是深圳、武汉、长沙、南昌、南宁五个城市。

    因为开通了中华江,西北有了水的濡养,已经冲积出了一个又一个绿洲。

    等到叶尼塞河南下,灌溉北方之后,关中就会重现汉唐富裕。

    为了保护水土,中枢进一步发布政策,严令各地,每年栽种多少树木,要求全民栽树,绿化面积有着极为严苛的规定。

    绿化,要纳入城市考核范畴。

    等到关中再度富裕起来,皇帝就会把科技产业链,向西北转移,让西北成为次一级科技城市。

    西南则会打造军工城市。

    因为西南山脉绵延,又地处绝对内陆,保密性高,适合发展军工业。

    而东北,皇帝会打造成重工业基地。

    随着兴安岭加高后,东北的环境会得到优化,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掌握了突厥、鞑靼、朝鲜、倭国四个边疆省,这里就完全被包裹住,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铁路的不断改进,火车车速的不停提高,东北会成为京师的侧翼。

    东北和西北,成为北京的两翼,科技和重工业结合,共同拱卫京师。

    江南则继续做经济中心、科技中心。

    在未来,大明就会形成花瓣式发展结构,中间是最精华的科技高新行业,外围是制造业霸主,最外一圈,则是重污染企业。

    一内一外,拥簇着京师。

    各地驻守强兵,保证大明领土不会被蚕食,大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皇帝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同时。

    也在布局科技行业。

    比如照相机、电话、电报等行业。

    还有已经发展出来的钢笔、铅笔,没错,这也是科技产业,就说铅笔的技术,一个制造强国也未必生产出来。

    钢笔就别说了,在未来一百年内,都是高精尖技术。

    今年,大明兴起一种饮料,就可乐。

    这东西,刚开始喝大家未必喜欢,可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