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3/8)

少耕地,粮食问题才是大问题。

    就连达官显贵的府邸,从景泰四十六年就不再批了,也不许买卖,只能和百姓一样去住楼房去。

    就说京师,内城的很多烂房子,都被强拆了,用来建造博物馆、纪念馆等旅游型建筑,要么就规划成商圈。

    整个内城,全是游客打卡地,每天云集海量的人口。

    天下古城,都是这样规划的,内城保护原风貌,对老破小进行拆除,建造人文景区和商圈,把本地人都归置到外城去。

    一环、二环,都是景区打卡地。

    去年,皇帝提出房地产软着陆的时候,就有官员提出,可以用别墅替代房地产,再创造一波地产高峰。

    就是说,放开别墅限制,允许百姓买卖别墅。

    开始炒作别墅,让百姓买一波别墅。

    这个办法不错。

    根据统计,大明百姓净资产在10万存款以上的人,超过1个亿。

    如果把这一亿人利用好了,就能创造别墅辉煌。

    但皇帝却否决了。

    他认为,中枢该支持热钱投资到高新技术行业,而不是炒一堆破石头,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

    除非房地产无法软着陆,才会想办法,让热钱重回房地产,炒一波别墅。

    现在经济发展态势很好,热钱已经抽离了房地产。

    而且,主动权完全在大明手里,外面有强敌,国内也没有反动势力,由中枢泼墨写意,没必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热钱,从房地产,流向了文娱、军工、新技术领域等新行业,暂时没必要抓着房地产不放手。

    有序、健康发展,才是景泰朝的主基调,不能竭泽而渔。

    说到石头。

    大明现在很缺石头,加高兴安岭,在新省建造山脉,都需要石头,总不能混凝土上吧。

    工部的意思是,西南石头多,可以炸毁云贵的山脉,将石头运去东北。

    云贵就有了平整的土地,朝廷守卫也容易,百姓生活也方便,这些石头还有了新用处,一举双得。

    环境司还在评估,是否会造成西南自然环境不良影响。

    如果评估通过,就会从西南运石头去东北。

    西南、西北起码目标明确。

    江南却陷入了窘境之中。

    江南本来是大明的经济中心,现在也是,但它的地位很尴尬,以前没有中南半岛,江南拥有天然海港,又有去朝鲜、倭国的贸易优势,手工业极为发达。

    可随着大明占领了百越诸国,海港大明多的是。

    而且和欧非中亚贸易,吉大港就完全取代了江南的作用。

    再运回国内,是国内和国内之间的贸易了,若没有政策倾斜,广东、福建、山东,比江南能差多少?

    以前江南有世界最多的手工业从业者。

    现在,是机器时代了。

    手工业者要么转向高端订制,要么就被淘汰了。

    只要有机器,靠海,在哪办厂都一样,做外贸的,首选去汴京,做内销的,山东、江苏、浙江哪里不行?

    大明版图不一样了。

    江南成为了大明腰部地带,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若非皇帝不遗余力的投资江南,恐怕江南早就衰落了。

    是皇帝一力打造江南为大明经济中心,一力推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建立大城市圈。

    现在已经不是早些年,江南士绅能威胁中枢的时代了。

    那些江南士绅,不捧着点中枢,中枢把政策倾斜去中南半岛,江南就会变成下一个中原,屁都不是。

    看看皇帝把科技企业,放在中部,武汉、长沙、南宁、南昌就会发展起来。

    江南也就跟着喝汤。

    如果皇帝不让他喝,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忍着。

    现在江南士绅,反而是最拥护朝廷的。

    其实,中部也在衰落,武汉作为超一线城市,近几年也在衰落,一年不如一年。

    同样的,吃政策太厉害。

    转眼到了年关,景泰六十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今年财政收入突破30亿。

    却首次出现,财政赤字。

    这些年,都有盈余,今年首次赤字,因为今年投资多,四大项目、文娱、饮品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