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4/8)

业,都是投资风口。

    皇帝后宫之中,只剩下谈贵妃一个嫔妃在世了。

    因为皇帝从五十岁之后,就不再纳新人,三十多年后宫没添新人,后妃又没有皇帝那么能活,陆陆续续都死亡了。

    今年谈贵妃刚满七十岁,皇帝晋她皇贵妃。

    作为宫中硕果仅存的嫔妃,她好多年不管事了,和皇帝一样,她一门心思养生和著书立说。

    闲暇时,她还会在女书堂里讲解医书。

    民间尊称她是女医圣。

    吃了年夜饭,皇帝把谈允贤送回宫中,留下太子、太孙密谈。

    谈话内容没人知道。

    但似乎是和禅让有关。

    国庆节时,太子入宫哭诉,请皇帝不要禅让。

    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皇帝觉得自己在位太久了,想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初时太子觉得是老皇帝的试探。

    可发现老皇帝真的要禅让,不像是说说。

    詹事府官员劝谏太子,不能接受禅让,因为老皇帝没有过错,非但没有过错,还是千古一帝般的皇帝,在民间极受敬爱,民间百姓都尊称皇帝是大明祥瑞。

    多少人担心老皇帝驾崩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如果这股风声传出去,他这太子之位容易不保。

    朱见淇刚开始没想太多,但被幕僚一说,吓得赶紧去宫中请求皇帝不要禅让。

    果然,传出老皇帝禅让的消息,民间竟传出太子不孝的声音。

    甚至,讲武堂、国子监学生自发到西华门哭谏,求皇帝不要禅让皇位,乞求皇帝长命百岁。

    不止两个学院,京师所有大学,大学生全都来哭门。

    民间很多工厂,竟因皇帝禅让而罢工,自发到街上跪求皇帝继续当下去,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被跪着的人群拥堵住,哭嚎声遍野。

    头一次听说,皇帝禅让,民间百姓不同意的。

    中枢以为是地方官员鼓动出来的。

    经过调查后,发现民间百姓是自发的,足以说明老皇帝的民心所在。

    全国各地百姓,都主动走上街头,跪求皇帝不要禅让。

    太子也在养心殿外跪着。

    皇帝自己都懵了。

    时代不一样了,民智已然觉醒,君权神授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他的本意是趁着自己活着,把太子扶稳了,朱家的江山还会存续下去。

    可没想到,自己要退位,在民间居然引起如此可怕的影响。

    几乎各个城市、农村,都有百姓自发抗议,还有人往京师走,亲自去西华门哭谏,希望皇帝收回圣旨。

    正月初五,北京城整整停摆一天。

    大街上全是跪着的人,哭声遍布整个京师。

    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朕如何担得起天下百姓的厚爱啊。”

    朱祁钰难得上了早朝,环视群臣:“传召天下,朕应天下百姓之许,不提退位之事了。”

    “朕在一日,大明便向前发展一日。”

    “朕在一日,就要管百姓一日,百姓的幸福生活,永远在朕的心里,大明的发展,永远在朕的心上。”

    “诸卿,拟旨吧。”

    朝臣也松了口气。

    老皇帝忽然要禅让,也让群臣措手不及。

    其实,朝臣和老皇帝配合已经很默契了,大家都习惯天上坐着老皇帝了,换太子登基,反而不适应。

    因为老皇帝是真的肯放权。

    景泰朝,阁部院司、督抚勋贵权力是历朝历代最大的。

    在这位手底下办事,诸多臣子如鱼得水。

    太子秉政多年了,太子什么性格,大家都清楚,一旦太子登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太孙有狼顾之相,不可共富贵。

    所以呀,朝野上下,都不希望老皇帝禅让。

    即便是,老皇帝只是变成太上皇而已,和现在没什么两样,现在老皇帝也不太上朝,朝政全部由太子处置,他只负责大事把关而已。

    但太上皇就是太上皇,说话也名不正言不顺。

    朝野上下,还是拥护皇帝继续在位的。

    朱祁钰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在民间这么受欢迎。

    “人民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