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95章 改革本质,大明能统治世界的真实原因(8/9)

,立刻跪在地上:“老臣万死莫辞!”

    “该收复倭国了!”

    朱祁钰目光陡然凌厉:“朕想授你平倭大将军,你亲自领兵,为朕收复倭国!”

    杨信都傻了,真打啊?

    “朕会派王恕担任倭地总督,你俩配合,收复倭国!”

    杨信明白了,这是送战功给他啊。

    不管倭国是怎么收复的。

    他杨信挂帅,必然要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笔。

    “待你归来,朕封你为王!”

    杨信匍匐在地:“老臣谢陛下赐功之恩!”

    这就是老皇帝。

    他和太子不对付,老皇帝就给他另一条路走,让他大功于国,逼着太子启用他的后人。

    换做别的皇帝,像杨信这种国公,早就该处死了。

    功高盖主,活着干什么?

    可老皇帝还要再送他一份大功,送他上王位。

    这份雄才伟略,古往今来几人有?

    “倭国没有大战,多带些老人去,该封爵的就封爵,太子舍不得,朕舍得。”

    “为大明奉献一辈子了,难道还得不到一个爵位吗?”

    “内帑有多是钱,养得起你们!”

    朱祁钰这番话,却大大收拢世袭勋臣的人心。

    太子可舍不得封这种世袭罔替的爵位。

    大明爵位是传承到国祚灭亡的,就说景泰朝庞大的勋贵集团,养着就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

    老皇帝不在乎。

    太子却心疼钱。

    “朕还在呢,哭什么啊,朕咽气儿之前,会安顿好你们的。”

    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为朕抛头颅洒热血半辈子了,为大明奉献一辈子的老臣子了,难道还要落个晚景凄凉?”

    “朕不同意!”

    “英雄,就必须要有英雄的待遇!”

    “别人不给,朕给!”

    朱祁钰掷地有声道:“你放心,朕决不许任何行推恩令,爵位不许降。”

    太子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

    不就是等他死了,实行推恩令,把勋贵的爵位给降了嘛。

    这是自毁前程!

    勋贵和文官,是两条腿走路。

    任何一条都不能断掉。

    看似勋贵庞大,却也不看看大明疆土多么庞大啊,上千个勋贵,都未必能支撑起整个世界的战略布局。

    再说了,这些英雄,难道不该封吗?

    你朱家已经是皇帝了。

    已经万人之上了。

    难道不该共富贵吗?

    “老臣等得遇明主,为之奋斗终生,死而无怨!”

    杨信重重磕头。

    这才是老皇帝!

    为什么景泰朝,这么多文臣武将,就是因为老皇帝敢给,王爵都能拿出来随便封。

    于谦是活着的王,王越是活着的王,范广就差一点点,也是活着的王。

    老皇帝什么都敢给,都肯给。

    他绝不会薄待英雄。

    所以士为知己者死。

    皇帝以国士代之,满朝文武以国士报之。

    他前脚离开养心殿,后脚就在宫中传开了,很快就传到了前朝。

    收复倭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却交给了王恕和杨信。

    这不就说明,老皇帝对太子闲置老臣很不满嘛。

    太子挨了一记响亮耳光的同时。

    朝中老臣都会觉得欣慰。

    皇帝还是那个皇帝。

    只要他不死,天就不会变。

    王恕闻讯眼泪止不住地流,他都已经在上疏致仕还乡了,是老皇帝还记挂着他的功劳,这份感情,他能不铭记吗?

    皇帝给朝中老臣吃一颗定心丸。

    尔后派太子第四子朱佑杺出使大洋洲,派太子第五子朱悠枅出使北美,派太子第六子朱佑杶出使南美。

    又派太子第七子朱佑柛出使亚洲诸藩国,派太子第八子朱佑柞出使非洲。

    一系列诏书传下去,朱见淇立刻来养心殿请罪。

    这是老爹对他的治政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