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42章 给王守仁上上强度,新时代朱祁钰、朱见漭思想二圣(6/7)

四刮走一份,这小崽子又来了,再分润出去一份,还成个屁圣了,老头子有点好东西容易嘛。

    他爹真够高阴险啊。

    朱见漭开始挑人。

    以前确实不想,现在想了,他都已经九十岁了。

    老皇帝还能活几年?

    老皇帝用强制办法,将天下钱财收入财富公司,将这笔钱完全运用在民生之上。

    “儿子想过了,前有程朱,现在有陈献章,咱们爷俩也能成为一代儒圣。”

    上一次,所谓的分配财富,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碰撞,皇帝的目的是收权,而收回来的钱,也没有用在民间,而是用在王朝扩张上面。

    我朱见漭可不是,我朱见漭是个读书人,是个思想家。

    他早就该把理论弄出来,然后让天下人去学,把自己学成圣人。

    毕竟,他没有诗才,和那种充满诗才的皇帝不一样,当然,这个诗才先把十全老人排出去,其他皇帝重排。

    随着禅让失败,老爷子已经不相信朝中诸卿所谓的忠诚了,他就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看完差评之后,破防了。

    只要朝廷不发动文字狱,话语权就逐渐在民间扩大。

    朱祁钰这几天,心无旁骛的完善分配论。

    最近,朱祁钰每份报纸都要看,看看民间对于他的分配论是怎么评价的。

    文官权柄被削,皇帝是乐见其成的。

    朝廷只要稍微放开一个口子,他们就往死里挤。

    “你小子打什么鬼主意,当老子不知道?”

    按照发达国家这个标准,全世界最多容纳十亿人口,是极限了,再多,就得拉其他人下水。

    我们才是最亏的好不?

    光看数据,大明其实并不特别富裕。

    不是发钱!

    因为没有时间让他多想。

    他俩冤不冤枉?

    都不是啊。

    朱见漭被老爷子一点拨,琢磨着这思想能不能来一个父死子继,老皇帝的理论,他继续完善,变成两代帝王之功。

    这两点,大明完全满足。

    “你家老三也够狠的,一点兄弟亲情都不念。”朱祁钰对赵王没好印象。

    都出自解读!

    孔子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老皇帝作弊了。

    他就是一个普通人,靠着极端自制,和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才有这一身本事。

    就算有老百姓监督,他们就是圣人吗?给点钱,不乖乖把嘴闭上?哦,他们也想变成权贵哟。

    得把这一生的大智慧都写下来。

    逼一逼他,让王守仁创造出更加厉害的阳明心学。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变成国企。

    朱见漭嘿嘿笑了起来:“爹呀,事到临头您怎么还糊涂了呢?”

    可是,不就图个名吗?

    思想这东西,越玄越好,越万金油越好。

    “为了当千古第一帝,他可是无所不用其极啊。”朱见漭不敢奢求第一帝,他想和太宗皇帝一较高下,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朱祁钰挑起文武争端,让武将过得并不舒服,而且,武将在外领军,身边埋有大量探子、间谍、厂卫、太监,还有御史、监察史、军纪司等官员随从。

    这种傻子,也该被淘汰了。

    差评其实不少。

    老皇帝同样明白这个道理。

    说白了,他提出分配论,想靠一篇文章,成为圣人,那么就需要有所作为的,不能光说不练,这次强制分配,就是他给出的答案。

    “这东西谁会细究呀,就算细究,思想是您的吧,儿子也参与了吧?”

    肯定是皇家的呀。

    太宗皇帝给人的感触,是个蛮子。

    这次财富分配,民间欢呼雀跃,但也仅仅自我激动罢了,什么实际好处都得不到的。

    还有一点,大明不愿意做发达国家。

    想重新分配财富,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有钱的杀了,分给穷人。

    主要防范卷款私逃。

    因为,这笔财富,不是直接给到每一个百姓头上的。

    “什么程朱,什么丘陈,统统不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