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42章 给王守仁上上强度,新时代朱祁钰、朱见漭思想二圣(5/7)

听民间声音;二、民间文化程度高,且有参政议政的意愿。

    “多说无用,挑个地方去继藩吧,再让他呆在京中,朕怕太孙和他杀起来,让你难做。”

    朱见漭也想走老皇帝的路子。

    且,该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全族不许任何人离境,出市必须报备,出省要通过政治审查。

    大明是少算。

    这次,只是老皇帝伪造的圣人金身罢了。

    汉朝的儒家思想,和唐朝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吗?

    不过短暂兴奋一段时间罢了,自我高超。

    “朕让你爹抽你一顿,滚!”朱祁钰真生气了。

    连圣人都有私心呢,孔子、庄子、董仲舒、朱熹,个个私心大得很。

    进屎坑也愿意呀,身后名多重要呀,被人祭祀,就算抬出来鞭尸,也比被人遗忘好呀。

    针对这家公司,条款多达一千多条。

    所以,朱祁钰想用一篇分配论塑金身,成圣。

    我们的家当,都被老皇帝索要走了。

    为了防范贪腐,老皇帝提出,财富每个季度公开报表,每个省都要成立委员会,负责审查账务。

    朱祁钰略微沉吟:“还是以征兵的方式,征兵前跟人家家里讲明白说清楚,这人去了以后就不会回来了。”

    而在养心殿。

    这件事是循序渐进做的,从景泰三十五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民间的舆论能量越来越大。

    老皇帝心情也好,继续在养心殿里勾勾画画。

    这个所谓的财富运营公司,肯定是皇家掌握绝对话语权。

    反正对勋贵而言,不动我家爵位,杀头都行。

    大学生要考秀才,再考举人,才能踏入仕途,进来当一个小兵的。

    实际上呢。

    这个体量,是很难进入发达国家的。

    可是,这些碎片化的思想,并没有组成一套理论!

    他也不可能成为程颢、周敦颐、朱熹这样的人,这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们的思想,千古留名。

    朱祁钰低调,大明就低调。

    我有一套房子,我想卖,可以卖一个亿,没人买无所谓,反正我就要价一个亿,卖不出去我乐意,我心里就觉得它值一个亿。

    年轻时,他能一天处置十二个小时的政务。

    朱见漭赶紧拍他后背:“爹您想呀,若想将您的思想,成为一个流派,成为我大明显学,需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种操控几千万亿的大公司,和国企有什么两样?最后不还是权贵口袋里的钱吗?

    大明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四书五经还没丢掉?

    因为,四书五经是个大染缸,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老四,可程颢、朱熹、周敦颐的思想,是本人写的,朕和你,都没有那种文采,如何写出传承千年的思想呢?”

    现在则不一样,前有薛瑄、丘濬、陈献章,现在又冒出来朱祁钰、朱见漭父子档,思想高度节节拔高。

    “儿子再抄录下来,就如孔子和子贡的关系,您做孔子,儿子做子贡。”

    朱见漭直接脱下鞋就抽:“老子忽悠我老子那套,你拿过来忽悠你老子来了,是吧?真是三天不抽上房揭瓦!”

    如果孔子能说话,估计能把历朝统治者打死,这些思想真出自孔子吗?

    摆明了钱还是要回来的嘛。

    这几年,老皇帝还在放大舆论限制,允许民间参政议政,让民间说话。

    “老四啊,朕写完分配论之后,内心空虚,一直在想丰富这套理论,可朕精力有限,朝中可有人选举荐给朕,让他们来帮朕完善这篇文章?”

    “爷爷,您想啊,咱们祖孙三代共创一套思想,能让民间看到了天家和睦,并且让这思想源远流长。”

    乾国非把这东西算进去,按照最高点算,肯定数据漂亮呀,经济总量快要赶超大明了。

    “咱爷俩,才是一家人呀,咱们父子齐心,将分配论,变成一套类似于儒家思想的理论。”

    只是分配财富,不是分配性命。

    民间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有官员畏罪潜逃,逃到了藩国,被藩国解送回来了。

    服务业是泡沫啊。

    朱见漭微微一惊,老皇帝不是防备他家老四?

    一人成圣的机会,硬生生被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