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43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5/8)

下这么多闲散劳动力的。

    那么就把他们捆绑在土地上。

    在地里干活,赚的钱跟工厂差不多,这就使得很多小城市、农村都有大量劳动力,即便这样,到农忙的时候,还是雇不到人。

    人,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活可干。

    只要干活就给钱,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活,人就会安分。

    其实,人这东西很怪,没活可干的时候焦虑,干活的时候内耗,完全是矛盾体。

    所谓工作,就是给百姓一个念想。

    这人也是,有工作的时候,好高骛远,没工作的时候天天心烦,有了工作又不好好干,丢了工作又怨天尤人。

    大明是绝对不会发钱的。

    发钱,会养成人的惰性,这在大明决不允许的。

    朝廷对民间的福利,多是以补贴的方式发放,主要是免税,从来没发过钱。

    今年,拖拉机普及民间。

    主要是新兴工厂增多,劳动力缺口比较

    大。

    经过户部计算,能够容纳从土地上淘汰出来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是可以进入新工厂的。

    所以就推出了拖拉机。

    不然,以大明的技术,五年前就能推出拖拉机。

    技术这东西是双刃剑。

    不是有了新技术就是好事,就得快速推广,也可能会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

    所以朝廷得考虑利益得失。

    如果市场上忽然多出一波劳动力,就降低整个劳动力群体的市场价,打击积极性是小事,就怕扰乱整个市场正常运行。

    这些年,朝廷以平稳为主,都是这边释放多少劳动力,那边接收多少劳动力。

    让市场劳动力保持平稳。

    「爹,爹?您又睡了?」朱见漭发现这老爷子,过了年身体更差了,说两句话就睡着。

    朱祁钰撑开眼皮子:「朕在思考,哪里睡了?」

    您就拉硬吧。

    朱见漭忽然不想他爹死了。

    光凭一个人,无法将理论基础框架弄出来,还得靠他爹。

    他算发现了,这老爷子求生欲真可怕,一环套一环,处处都在为自己求活。

    「朕的话,都记下来了?」朱祁钰问。

    「都记下来了。」

    朱祁钰慢慢合上眼睛:「若丘和陈献章还活着该多好呀,他们就能为朕丰富理论了。」

    朱见漭让人记下来,他拿去东宫看。

    再一低头,发现老爷子又睡着了。

    「爹,叶尼塞河的引水河道已经挖好了,钦天监认为龙抬头是良辰吉日,选择在那天,引水进入阿尔泰省、昆仑省、青海省、甘肃省和陕西省。」

    朱祁钰慢慢睁开眼睛:「整个西北的河道都挖好了?」

    「挖好了。」

    朱见漭道:「沙子挖得还不够,目前还在挖,但不影响引水。」

    「嗯,儿还在西北吧?让儿去主持引水大典。」

    朱祁钰道:「他是你的长孙,未来也是皇帝,也该提早参政议政了,没必要防着他,你都多大岁数了,再防一个孩子,被人耻笑。」

    您也知道我多大岁数了。

    我都六十多了,还没当上皇帝呢,我冤不冤啊。

    虽然,朱见漭其实就是皇帝,但没有皇帝的名头啊,功劳还得被他爹分润。

    「按照工部规划的,多多扩建几个湖面,让水汽濡养整个西北,缓解干旱。」

    朱祁钰忽然问:「对了,蒙古高原上的树,今年该砍伐了吧?」

    京师几年没有沙尘暴了。

    得益于在北方种树。

    尤其是蒙古高原种树,让高原上的风沙,无法穿越草原,进入京师。

    「按理说该下砍伐证了。」

    朱见漭斟酌道:「可儿子的意思是,一切以京畿为重,大明现在又不缺木头,缺木头就从南美买,比咱们自己砍伐贵不了多少。」

    「儿子主要担心,蒙古高原上的树木砍伐掉之后,风沙会再次席卷京师。」

    朱见漭轻轻点头:「你担心的也对,可这树不砍伐,养护的费用就很高,这笔钱你要计算进入今年的财政。」

    「儿子晓得。」

    朱祁钰略微沉吟:「老四,你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