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置若罔闻。
直到从宫中请玺,盖印后。
戚继光才动。
这件事给张居正巨大的触动,他不可能走什么权力内阁制的,没有天子宝玺,连戚继光都不听他的,就别说其他人了。
这就说明,大明在天下民心未失,老百姓心里对大明有好印象,而且根深蒂固的好。
戚继光会不明白他的深意吗?
太明白了!
而且,戚继光在朝中除了他,没有任何依仗的靠山,不像胡宗宪,胡宗宪是进士出身。
可戚继光宁愿丢掉官位,也不敢有丝毫不臣之心,直接明告诉你了:我并不忠诚于张居正,而是忠诚于大明!你可别想歪呀,你敢走出那一步,我先灭了你!
也在同年,他也这样试探了俞大猷,俞大猷直接当他放屁。
没有天子宝玺,他任何人都调动不了。
而天子宝玺,是隆庆帝授权给他用的。
如果隆庆帝收回来,兵权也就收回来了!
这件事让张居正惊出一身冷汗。
那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彻底清除掉了。
这也是世界大战又打了四年的原因,因为他不想结束,战争结束,意味着狡兔死走狗烹。
也许隆庆帝不会这样,但朝中官员一定会进行反张的,就如当年徐阶反严嵩,高拱反徐阶,他张居正反高拱是一样的死循环。
别以为天下离了他张居正就不转了,别以为他张居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就可以永远掌权了。
别做梦了,不会的。
徐阶、高拱都是人杰,后面的还有何宗彦、孙丕扬、叶向高,这些人一定不甘寂寞。
就连戚继光、俞大猷都会跟他摘清楚关系后,挥师勤王,分分钟让他去死。
甚至,他连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所以,在这次世界大战之中,他必须攫取超级大的战功,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其次保住自己的权势。
只要自己的功劳足够大,他就不会被清算。
隆庆十三年,当各国出现疲态之后。
大明开始反攻世界。
隆庆十五年,大明灭郤国。
同年,灭息国。
大明独霸整个东亚。
隆庆十六年,大明东征军,苏拉威海战中,大胜周燕联军,于第二年,登陆大洋洲周国作战。
隆庆十七年,大明太平洋海战,战胜美洲联军,攻克夏威夷。
同年,大明西征军打赢开罗海战,重新控制开罗运河,重回地中海。
隆庆十八年,大明西征军登上非洲本土,攻打乾国。
隆庆十九年,大明重新夺回英伦岛控制权,夺回冰岛控制权,打败法国海军。
隆庆二十年,波罗的海明齐海战,明军大败。
隆庆二十一年,大明以夏威夷为跳板,攻打南北美洲,战争从大明彻底扩散到了全球。
而世界大战,已经整整持续了十七年。
战争波及到一百多个国家,参战人数超过1.1亿人,战争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很多大明藩国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有国家崛起,有国家破灭。
大明的版图达到了恐怖的2500万平方公里,历史之最。
而算上大明实际控制的国土,已经超过了4000万平方公里。
可是,这也赌上了大明国运。
大明从战时的短暂繁荣,逐年走向衰败,大明征兵数字已经达到了3000万人,停战的声音,甚嚣尘上。
百姓生活疾苦,生活质量直线暴跌。
领土越大,越难统治,就会滋生虫豸。
且全民军国化,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以当兵为荣,家里管都管不了,可这样的孩子上了战场,不就是炮灰吗,哪有什么跨越阶级的机会呀。
三千万人,有几个活着当上了基层军官?
又有几个真的跨越了阶级,得到了爵位?
长达十七年的世界大战,荣封爵位的只有127人,而参战人数三千万人,就知道这个基数多么小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勋贵势力庞大,政治上没有畅通途径,军队就有了?
就像方瑛、杨信家的一条狗,都能当将军,都能封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