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可普通人,厮杀半辈子,不过当个底层军将罢了,往上爬,想都别想。
阶级固化,其实对皇帝来说是好事。
皇帝只要拉拢好这些人,他的皇位就保证了。
就像今天,隆庆帝明明不理世事,张居正明明大权在握,却丝毫动摇不了隆庆帝分毫,甚至,隆庆帝还随时能夺回权柄。
就因为固化阶级后,隆庆帝知道拉拢谁,这些人心在他,那么他就永远是皇帝。
之所以封了一些爵位。
那是给底层军将一丝希望。
可这丝希望,约等于没有,只是吊着天下人往前走的胡萝卜罢了。
毕竟不是谁都是戚继光的。
全世界以普通人居多,普通人没有惊才绝艳的天赋,靠自己的努力,和一点点运气而已。
小人物,注定是小人物。
那些走在时代浪潮前面的大人物,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们必然会发出自己的亮光,照亮这个时代。
张居正借世界大战的借口,无非是继续霸权。
他并不聆听民间的声音。
而一直虎视眈眈和徐阶和高拱,却抓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朝中出现了张居正为自己的野心,枉顾家国利益,不顾百姓死活,国贼是也。
隆庆二十一年,又发生一个小契机。
隆庆帝病了。
朝中有声音说是张居正给隆庆帝下毒,导致皇帝病重,关键一直和张居正配合无间的冯保,选择了相信流言。
冯保走到张居正对面,有三个原因:
一、民间骂张居正的同时,冯保也没少挨骂,他扛着可怕的舆论压力,大明扩张之中他却得不到更多好处,所以他很反对大明继续扩张;
二、张居正确实有替代皇帝的心思,这让他对未来的恐惧,太监终究是皇帝家奴,皇帝都没了,太监还有什么用?所以隆庆帝病重,他真的怀疑是张居正干的;
三、宗室对冯保不满。
景泰朝之后的宗室,已经逐渐成为朝中重要一股政治势力。
朱祁钰、朱见漭一直在构架,大明三角政治,文官、勋贵、宫中和宗室、外戚组成三个角,铁三角政治,彼此制衡。
宗室、外戚和太监走到一起,容易左右皇权,这是汉唐衰落的原因。
可时代不一样了,政治环境也不一样了。
到了隆庆朝,宗室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且是隆庆在宫外的得力支持者。
随着隆庆帝病重,太子朱常治怀疑真是张居正所为,站在宗室这头,宗室政治势力瞬间暴增。
大明宗室是推恩制的,宗室想获得政治权力,要紧紧抱着皇帝、太子的大腿,不然几代之后就变成平民了。
当宗室、外戚对冯保不满的时候,尤其这里面有太子,冯保可不敢不重视。
所以,冯保必须和张居正决裂。
而这个时候,连军中都开始反对张居正了,最开始反对张居正的是胡宗宪。
胡宗宪当初走的是王宪的门路,后来王宪死了,他才成为张居正的人。
可他并不是楚党。
这些年和张居正配合无间,也是虚与委蛇罢了,隆庆帝生病,胡宗宪立刻切断和张居正的关联,立刻站出来反张。
隆庆二十一年,隆庆帝生病,张居正才认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篡了大明的江山,他连想当司马昭的可能性都没有。
皇帝只是生个病,民间就怀疑是他下的毒手,如果皇帝真死了,他必须得自杀谢罪。
最让他心寒的是太子的态度。
太子朱常治,他已经极尽拉拢了,而且他俩是同学,都是徐阶的学生,当初倒高拱的时候,太子是他这边的中坚力量。
这些年,张居正秉政,太子也十分支持,可以说他们有共同的理想。
却没想到,他装了十七年!
他就在等一个倒张的机会。
隆庆帝生病,不过是一次政斗的借口而已。
没有人管隆庆帝到底生的是什么病,病得重不重,而是要借机把他张居正推倒。
更让他心寒的是,在宫中的隆庆帝选择装死,一言不发。
如果他出宫出来走一圈,或者上电视上露一面,都不会让张居正这般被动。
隆庆帝愣是不吭声,逼着天下沸腾,反他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