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五十四章 开门!市场经济!(3/4)

   这是因为差役法下,决定谁服役的权力,在下面的小吏手中。

    地方上真正的主官,不会,也没有这么多精力来处理这些琐事。

    而地方上的富户,在地方上再有钱,再有名望,只要离开本土本乡,就一文不值了。

    各地的豺狼虎豹都会围猎过来,将之分食殆尽。

    可免役法下,游戏规则变了。

    官府开始出钱雇人做事。

    权力从小吏手中,到了地方主官手里。

    这就变成了一个赚钱的买卖了。

    既然是赚钱的买卖,那么官员就会任用自己人了。

    通常是身边的亲戚、故旧、下人。

    让这些人出去组织、协调本地富户,大家联手将官府的钱吃下去。

    而这些人本身又有着官面身份,还对大宋体制、系统非常熟悉。

    他们办事,自然效率大增,也基本不会再有延误、亏损了。

    就算有,他们也有一万种摆平。

    而天子提出的这个办法,却是更进一步。

    他打算跳过地方官,用地方厢军和地方富户,用斗纽、带泄之法合营?甚至还愿意出封桩库的钱补贴地方财政?!

    韩绛深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冷静的想了想,持芴拜道:“陛下之法,虽是甚妙,但老臣愚以为,其中或有隐患。”

    “相公请说。”赵煦温柔的问着。

    “这地方厢军与富户,若是勾连在一起……”韩绛拜道:“长此以往,难免尾大不掉。”

    赵煦颔首道:“相公所虑,确有道理。”

    “不过朕之意却是,这厢军与富户之间,以斗纽、带泄之法合营时,却需言明,朝廷只会继续供给厢军一年之费,一年之后,厢军兵额就地裁撤,转为民户,与彼富户签契书,约为工人!”

    韩绛和吕公著一听这个,立刻就不困了。

    因为,大宋历代以来,最难做的事情就是裁军。

    在王安石之前,裁军任务做的最好的正是当朝太师文彦博——文彦博为相时,曾裁撤天下兵额八万。

    而大宋天下的厢军是个什么样子?

    其实宰执们心里面都清清楚楚。

    厢军根本就不是一支军队,大宋也从来没有将厢军视作军队。

    纯粹是一些拿钱养着的青壮,只要他们不闹事就可以了。

    而且,在大宋,但凡有办法的人,都不会去当厢军。

    因为厢军的待遇之差,是出了名的。

    此事若是能做成。

    韩绛还无所谓,吕公著的心脏就已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了。

    此事只要做成,便是足可名留青史的大功!

    他这个右相,现在缺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吗?

    吕公著想清楚这一点后,立刻就持芴问道:“臣斗胆,敢请陛下明示其中条贯。”

    赵煦看着吕公著,他轻笑着道:“朕想的不多。”

    “但有几条,却是朕以为,必不可缺的条件。”

    “其一:一县之中,不可只有一个斗纽、带泄,须得有多个,最好有强有弱,此乃祖宗之法也。”

    地方上绝对不能只有一个强势的势力。

    要想方设法的在里面掺沙子,扶持异己。

    这就是异论相搅,大小相制在经济领域的化用。

    “其二,若是可以,是否可用都曲院中的扑买之法,让彼等扑买官府差事?”

    “其三,可能需设有司监察彼等……”

    “至于其他?”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朕暂时还未想到,尚需髃臣们集思广益,订立条贯,约为律令。”

    赵煦的话说完。

    吕公著已经持芴长拜:“陛下圣明!”

    对吕公著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最妙的是,这个馅饼看上去,没有任何毒害作用。

    因为它几乎不会引发什么舆论反对、攻讦,看上去似乎也不会伤害到什么人的利益——嗯,地方州郡的官员,现在已经被吕公著开除出士大夫的行列了。

    假若有人以此来诘问他,现在吕公著可以昂起胸膛,效仿当年的范文正公,大义凛然的回答一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损失的只是你们家的短期利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