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国会老爷不愿砸钱搞双发,又不愿砸钱搞研发,却希望拥有新一代战机的结果。
如果近距离作战,F35不怕J14。
但长途交涉,超视距作战,F35追不上J14,缩水的小巧雷达,也锁定不了‘雷达范围更广的J14’。
甚至有可能被J14用吊打的方式,1打N。
更难受的是,北美刚找盟友索要巨资,用于加快F35的研发,对面就列装了同代机J14。
很明显,这又是一次针对。
如果今晚的事情传出去,忧心联邦资本的欧盟、西亚诸国,肯定会抢着采购外贸版J14。
然后三元重工再推出J14 pro、J14 pro max、J14B、J14B pro···
拉姆斯菲尔德沉声道:“我们必须尽快拿出一套解决方案。”
“菲尔德先生,如果对标三元重工的通信网络一体化,我们就必须拿出雷达通信一体化,目前一套造价8000万美刀。而发动机已经涨价到4500万美刀,如果对标J14,必须采用双发设计···两者综合,我方新战机造价将会超过3亿美刀。”
兰德公司顾问说完,继续道:“最重要的是,如此昂贵的战机,盟友们肯定不买账,毕竟国际战争距离他们非常遥远,明明低配廉价版的F16就能满足‘有战机’的需求,并帮他们镇压内部,为什么要花更多钱?”
拉姆斯菲尔德点点头。
北美已经足够强大,一架超高音速战机对整体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武备商们现在迫切需要的赚钱盈利,否则就失去了把小布捧为总管的意义。
这也是他主导北美武备‘轻量化’的主要原因。
或者说,只有轻量化,其它国家才能够买得起,才可以实现批量列装,才可以给武备商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所以F35计划不变,双发战机需要吓唬吓唬国会老爷们,重新进行研发。
拉姆斯菲尔德当即结束会议,向国会提交议案。
内容无非是:
随着联邦资本对三元农业收紧包围政策,双方冲突只会越来越频繁,联邦资本若想在对抗中不落于下风,必须拿出更多预算,跟上三元重工的研发,或超越对方···
这时。
助理急匆匆走进办公室,亮出笔记本电脑屏幕。
画面中,北美第三舰队齐射电磁脉冲弹。
拍摄镜头先远后近,令整个场面显得格外壮观。
同时还有一个模仿西方腔调的旁白:“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北美第三舰队借助烟花,向东方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
拉姆斯菲尔德怒极而笑,旋即灵光一闪,把这个视频截取下来,当做说服国会老爷们的重要证据。
“太嚣张了!”
“他们今天敢逼迫卡尔文森号放烟花,明年就敢跑来美洲,逼迫联邦放烟花!”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下一代空中优势,集合资源研发一款双发六代机,用于替代F-22猛禽。”
“该项目取名NGAD。”
···
奥体中心。
厂内联欢晚会进行时。
今年的节目,依旧由文工团独立完成。
毕竟集体不养闲人。
而今年厂内联欢晚会的主题,包括爱国教育、集体奔小康、文化自信、科创未来。
节目以小品为主,歌曲为辅,并掺杂两个纪实片、一个巫祝、一个厂外采访。
‘保卫黄河’大合唱结束后,上演小品‘技工’。
内容讲述了三系企业技术突破,不是依靠哪个科学家,更不是依靠哪些科学家。
依靠的‘群体效应’。
或者说,先进技术是一群人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瞎猫碰见死耗子,碰出来的。
究其本质,是‘规模’。
规模越大,碰出结果的概率越高。
所以厂内注重‘技工’培养。
或许有人会说:某某科学家天赋异禀。
但这完全是一种因果倒置。
不是他天赋异禀做出了东西,反而是他做出了东西,被认为天赋异禀。
所以其它技工,包括技术员、研究员,一点也不笨,同样拥有天赋,同样拥有能力,只是运气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