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柔声笑问:“表哥看书吗?我去替表哥拿。”
纪明远垂首说:“多谢徐三表妹。叫下人去拿便是。”
徐婉说声:“是。”便笑道:“我知表哥不自在。我陪老太太许久,早已熟了,也不必表哥招待什么。表哥若愿意,就和我各自看书吧?”
虽不敢真正放松,纪明远却不禁抬起头,看了一眼徐三表妹。
她眼里没有算计,好像是真心如此想。
丫鬟很快取来书。
徐婉和纪明远分坐堂屋八仙桌两边,相隔有段距离。
约过半个时辰,徐婉才小心问出一声:“表哥?”
纪明远心中一紧,应道:“三表妹何事?”
“是有一句话,怎么也读不顺”徐婉并不起身,只轻轻将书推过去,“我学得慢,才读到《孟子》,年后上学,先生要讲这几篇,我想提前读通,或许能有些进益”
在纪明远犹豫时,书已到他面前。
徐三表妹的手指点上一句话,又迅速收了回去。
举手之劳。
纪明远便张口替她解答:“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①
东厢房。
纪明宜安坐榻上,随意做针线,看弟弟和小丫头们玩骰子。
她安心悠然,奶娘却在旁心急了许久,终于忍不住问:“姑娘不去看看?”
“去看什么?”纪明宜轻声说,“有冯嬷嬷在,怎么会让大哥出事。”
“是不会出大事!”奶娘忙附耳说,“可若太太记住姑娘人在这,却不去看一眼大爷,会不会.…不太好?”
姑娘、二爷和姨娘,可还全要在太太手里讨生活!尤其姑娘今年十二了,到了说亲的年岁,也全指望着太太说个好人家!
“我不去,让太太记住,不好,”纪明宜重复,“那我过去,让老太太记住,就很好?”
羽奶娘便答不上来。
纪明宜笑笑,继续扎花。
半晌,奶娘叹道:“姑娘也太难了。不像二姑娘当年,只要一心跟着太太“这话不好听,嬷嬷别再说了。”纪明宜严肃道。
她问:“二姐姐难道是自己愿意只能跟着太太的吗?”
二姐姐是自己愿意没有姨娘,也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的吗?
午饭后,温夫人终于把纪明远全须全尾接了回来。
母子俩说不得几句话,她便催儿子去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就走,别耽误了。"
“太太。”纪明远却没起身。
“还是不去二姐姐家了。”他说,“大姐姐有孕小心,不便回来,我去舅舅家住几日,陪伴大姐姐,
太太也能安心。”
温夫人一顿。
“怎么不去?”她笑道,“早和你二姐姐说好了_"
“新年节庆,崔御史和孟淑人不便,二姐姐必然忙碌。且崔宅还有孟家人,我独身一人,又何必打扰他们自家团圆?”
看着母亲,纪明远笑说:“倒是去陪伴外祖母和大姐姐,我也能自在些。”
温夫人欲言又止。
明远是长大了。
她便屏退仆从,细说:“你虽不好跟他们同去亲友家中拜望,他们自家总要办年酒,人来客至,难道真不叫你露面说话?家中情景,你也知晓,你父亲这样你多交好一门朋友,就是多一条退路啊。”
“母亲,”纪明远起身,“不管怎样,我也只是安国公之子,并非崔家之子。”
温夫人怔然良久。@“你自己心里有数那便依你吧。”她叹,“我着人去崔家,就说明日你不去,是你自己的主意。”
她是病中精神不好,一时疏忽,又左犟起来,连错数次,竟弄到和明遥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明远懂事,还盼明遥能记着些,别把这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兄弟,也冷心割舍了去。
纪明远不来了,正月初二日,纪明遥便正常回“娘家”探望。
大半年没到安国公府,一切似乎仍无变化。只有温夫人眼角多了两条细纹,四妹妹长高了两寸,
看上去像大姑娘了,明丰也长到六岁,年后要开始上学。还有丫头婆子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徐老夫人直接说不见她。安国公也没见。
她来得晚,纪明德已经被打发回去了。
纪明达有孕谨慎,没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