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嫡姐换亲之后》

79 睁眼(4/5)


    最讨厌的几个人都没出现在眼前,纪明遥心情大好。

    温夫人让她去和四妹妹玩,她从善如流告退,又回到了熟悉的熙和院。

    这里来一次,少一次。

    今天就放宽心玩吧!

    纪明遥和四妹妹下了半日棋,被杀得片甲不留。

    “二姐姐下棋还是这么乱来。”纪明宜笑得肚子疼,“难道和二姐夫下棋,也是这样?”

    “我不同他下!”纪明遥瘫在椅背上,也笑,“和他下棋,又累又赢不了”

    让他也在棋盘上乱来,着实太难为他。

    复实际上,光是让他看着她自己乱下,他都半刻钟落不下一棋,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反反复瞎!②

    他们有那么多可以一起做的事,也不差这一件嘛!

    正月初四日,张尚书府办年酒,恰和于尚书府的重了。

    纪明遥便和崔珏分开出门。她去张舅公家,崔珏去于尚书府。

    她已是三品淑人,诰命在张府中仅次于舅婆,高于所有婶娘、姑母,辈分却小,张府不好招待,

    也让有些人见了心里不痛快。

    她本想,大过年的,何必为难彼此,不如她去于府。

    但温夫人必会亲去张府。若让崔珏去张家,他必要过去拜见岳母,或许温夫人会说些让他难以应答的话。

    两相权衡,纪明遥愉快地决定,还是让张家为难吧。

    崔家和于家又是世交。崔珏在于家,也必然比在张家更自在。

    张府安排了两位身份与纪明遥相当的来客与她同坐,和温夫人的位次稍有距离,更不叫张之云去她面前讨嫌。

    身为国公夫人,又是亲外甥女,温夫人的座位就在乔夫人近旁。

    席间,她虽已尽力掩饰,目光却几次看向了明遥。

    虽还年轻、虽才十七岁,虽然去年还只是跟随长辈出门的未婚姑娘,可才一年,她已是无人敢于轻视的国朝正三品淑人,连亲娘家、亲舅公家都要郑重相待。

    乔夫人注意到了外甥女的神色。

    她知道这两年里,安国公府和崔家、和理国公府都有什么事,也大约清楚温慧和明遥之间到底怎么了。

    她想劝外甥女:别太自恃聪明、太过要强,看轻旁人。

    但话到嘴边,她只抿了口酒咽下,到底没说出来。

    十六七岁时就劝不动的人,现在都要四十了,还怎么劝?

    乔夫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宫中预备为太子选妃。太子有一位宫人出身、极爱的宠妾便是当今皇后——广为人知。

    但太子妃之下,还有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皆可择选高门淑女以充嫔位。宫人姬妾而已,于太子广选妃嫔,无有任何影响。

    齐国公平定南疆。为嘉奖功臣,先帝便欲以齐国公之女为太子妃,又欲多择几个高门贵女,充实太子嫔位。

    其时,温慧祖父已去。其父理国侯本领粗疏、胸无远志,不过空袭爵位,不受朝廷重用。

    温慧的出身,正适宜做太子良娣。

    她不愿入宫为人侍妾,急于出阁。

    张家是她亲外祖、亲舅舅家,许多表兄弟,也有与她年岁相当、尚未定亲的。

    张家便向理国公府露意,愿结姻亲。

    但最终,温慧择定的是家中公爹姬妾众多、婆母尖刻左性、府内诸事繁杂混乱,又因婚前纳良妾、而声名不堪、却有世袭罔替爵位的安国公长子。

    理国公府宠她。若非她自己情愿,不会逼她去嫁。

    二十多年时光荏苒。再想起旧事,乔夫人心中已无太多起伏。

    虽不愿做张家媳,温慧多年来却依旧孝顺、恭敬,面对长辈,言行无可指摘。

    可人的性情难改。

    二十年已过,温慧这脾气,也还如十几岁时一样。

    好容易捱到正月初十。

    一早,沈相清和三弟便备齐一桌不输于公门侯府的好酒菜。

    终于到了申初,沈相清留三弟在家照看,自己去理国公府下房,恭恭敬敬把管家顾六给请了来。

    兄弟两个仍只作掌柜和伙计,说些天南海北的事,一口一个奉承,到入夜,已把顾六哄得心花怒放,人也有了快十分醉。

    三个男人在酒桌上,自是少不了荤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