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152章 西学中用,腾蛟起凤(5/5)

才是开了心窍的标志!

    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朱翊钧要的就是这种开了心窍的学生,而不是通读译本的学术裁缝。

    大明朝亟需搞科学东西来救命吗?

    还没这么急切。

    与急功近利相反的是,自然哲学是给后世打底子的——他又不痴心妄想有生之年看到统一四大基本力。

    既然不急于一时,那就得稳扎稳打。

    一面开办书院遴选学生,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扶持起对应利益团体。

    一面则让领头羊带着骨干推陈出新,慢慢演化,建立基于自身文化内涵的体系。

    哪怕吃刘三炮嚼过的内容,都不能直接给学生看译本。

    只有依靠自己思考衍生出的本土文化,才越是稳固。

    要是全盘西化,那还有什么意义?

    李诚铭听得不尽明白,也不懂什么叫殇了,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难怪陛下挑选的译本都这般古远,原来是不想影响了学生的本我。”

    朱翊钧呵呵一笑:“本我,这个词用的对,确实是为了保持本我,不过不止是学生的。”

    “还有,也不是我故意挑这么古远,而是西洋这千年来,力学思考同样不进反退。”

    “比咱们好不到哪里去。”

    这时候伽利略跟牛顿都还小着呢。

    自然哲学也未成体系。

    得等到依托哲学思辨,将判断是非的权威,从教会引用圣经,下放到科学论证,也就是去中心化后,才有这些人开宗立派的份。

    这一点,跟如今的大明朝,多有相似之处。

    朱翊钧将手中的《计算之书》塞到李诚铭怀里:“上次的《几何原本》看完的话,可以看看这个。”

    几何看完,该学学斐波那契的代数了。

    朱翊钧看了表兄一眼,哎,可惜天资有限,只能学学前人的,不能推陈出新,不然一加一之后就该开始搞代几综合了。

    被偷偷调侃的李诚铭浑然不知,默默收下了皇帝所赠的译本。

    而后恭谨行礼:“陛下,臣送陛下回宫。”

    皇帝偷偷出来的,不早点回去,届时被李太后发现了,倒霉的肯定不是皇帝。

    朱翊钧怫然不悦:“这才刚出来,急什么,朕后日就要搬寝宫了,到时候可没这机会了。”

    李诚铭面色一苦,讷讷无语。

    朱翊钧见状,又安抚道:“别怕,顾总督、锦衣卫都跟着,朕又不会玩什么白龙鱼服。”

    李诚铭抬头看了皇帝身旁的京营总督顾寰一眼,勉强扯了扯嘴角。

    他神色不安,小心翼翼问道:“陛下还要去何处?”

    朱翊钧早有定计,嘿然一笑:“顾宪成的会馆今夜不是有文会么?去给朕找个视野好听得清的包间,朕去旁听一番。”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