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23章 如梦方醒,金杯共饮(3/4)

,是为天下王。

    天下哪有当政者不得罪人的。

    汉光武帝不得罪人,史书上显得光芒万丈,这恰恰说明他有该得罪人的事没有做。

    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不善者恶之。

    人人都说他是好人,比不上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

    可惜,李贵妃是不懂这个道理的。

    这也就导致了考成法一直推行不了,除非,有人能替她担下这个恶名——高拱正在准备当仁不让。

    可惜,为尊者讳,高仪不能讲这些话说给皇太子听。

    朱翊钧沉吟片刻,纯洁无瑕的眼神看着高仪:“先生,考成法是治国良策,对吗?”

    高仪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殿下,如今吏治虚应故事,泄泄沓沓,贪腐横行,必须要治一治了!”

    张居正的考成法,他是仔细参详过的,一旦落实,必然能有效澄清吏治。

    至于有多大成效,就看各方能否和衷共济了。

    听了高仪的话,朱翊钧用力地点了点头,坚定道:“先生既然这样说,那必然没错,为大明计,我定会说服我母妃!”

    说着,他又赧颜笑道:“就是这考成法,太过激进,若是能让元辅与我母妃各退一步,那我便更有把握了。”

    高仪大为感动,又为自己无意中利用皇太子影响后宫,而感到些许羞愧。

    他深吸一口气,信心十足道:“殿下若能知晓贵妃娘娘的想法,我定能说服元辅。”

    作为辅政大臣,他说话的分量不用多言。

    高拱再强硬,张居正再坚持,那就是不识大体了,他高仪,也不是没有锋芒的!

    朱翊钧大喜过望。

    他开口道:“既然如此,本宫用过午膳,便去劝一劝我娘亲,有了结果,再遣人告知先生。”

    “为说服我娘亲,或许有所改动。”

    “届时元辅和张阁老处,还要先生多担待一下了。”

    高仪昂首以对,点了点头。

    ……

    一直到高仪结束今天的坐班,他都还在回味今日与皇太子的参食分膳,以及一番奏对。

    刚一到家,他就迫不及待进了书房,坐在案前,提笔将今日事情记了下来。

    他或而回忆,或而措辞。

    “以大义表赤心……”

    就这样伏案疾书,下笔如有神。

    一气呵成,直到末尾,高仪顿了顿,思考着如何落笔。

    一时想不出如何收尾最是合适。

    笃!笃!笃!

    高仪正沉思着,突然被敲门声惊得回过神。

    “老爷,宫里有人上门。”门外的老仆出声说道。

    高仪连忙站起身,迎了出去。

    到了门口,才看到,竟然是皇太子的大伴,张宏,亲自上门。

    身后还跟着一名小太监,捧着什么物件。

    高仪连忙道:“张大珰快请进。”

    张宏往里走了两步,站在院内就停住了,满脸笑容开口道:“见过阁老。”

    “最近云南送来了荔枝,今下午,太子也跟贵妃娘娘请了恩典,分赏各部司三品以上官员。”

    “咱家还有别的地方要去,就不叨扰阁老了。”

    说罢,他做了个手势,那小太监便捧着盘子,递了过去。

    高仪连忙谢恩。

    他看着老仆接过,才看到盘上垫了冰块,透着冷气。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荔枝,盛放在一件金色的杯盏之中。

    高仪使唤老仆换器物取出。

    张宏连忙阻止了他:“阁老,这杯盏是皇太子的物件,昨日慈庆宫清宫,太子说太过奢靡,便想封存。”

    “今日,转了念,说藏富于宫中,反而暴殄天物。”

    “太子仁德,便求了贵妃娘娘点头,把这物也赐给阁老,也好贴补家用。”

    高仪怔愣,正要说话。

    张宏已经笑着见礼,领着小太监出去了。

    高仪看着张宏离去的身影,抬起手,欲言又止。

    过了片刻,他迟迟没有开口。

    仿佛凝滞在了院中。

    那老仆不敢打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