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比格局我李翊没输过(2/4)

董承交战,倒是省却了我不少麻烦。”

    就韩暹这种鼠辈,曹操有一百种方法玩儿死他。

    根本不需要李翊多出谋划策,但还是那句话。

    在军国大事上,能省事就尽量省事,不要节外生枝。

    “李司马……”

    曹操夹块饺子,又抿了口茶润润嗓子,继续道:

    “现在杨奉、韩暹、董承都已经有了对应的方略……”

    “现在就只剩一家张杨了,当初子玉劝我合纵连横。”

    “彼时张杨若过河前来捣乱,该当如何?”

    要知道,张杨手上足有五万人马,而且比起其他三股势力,他的军队出身边境,常年与异族作战,是战力最强的。

    或者说,这四股势力中最强的本就应该是张杨,而不是杨奉。

    只不过张杨没有明着下场。

    但饶是如此,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子东归。

    “张杨乃侥幸上位者,不足为虑!”

    李翊直接一杆子拍死,否决了张杨威胁的可能。

    他这话也没说错,张杨能成为一方诸侯,运气成分占了很多。

    张杨原本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算是物以类聚了。

    后来奉命去并州募兵,结果被南匈奴单于给掳走了。

    结果后面又稀里糊涂地被放了回来,还带回了兵!

    靠着这些兵马便在河内占据了些地盘,成为一方诸侯。

    张杨为什么被匈奴人放回来?

    又为什么还带回了兵?

    他与匈奴单于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但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早在袁绍发迹之前,张杨就已经在河内坐拥五万大军了!

    按理说,张杨这拿的是妥妥的大男主剧本。

    可惜这人有名无实,是个既无胆略又无见识的庸人。

    在先天优势那么好的情况下,毫无进取之心。

    这么多年过去,手上还是只有五万大军。

    除了在护送天子一事上出过手,这些年在河内一直碌碌无为,当个土皇帝享受生活。

    别说他像刘备、曹操那样有野心了,即便换成袁绍来。

    趁着这几年天下大乱,占据北方一半儿土地绝对轻而易举。

    可偏偏给张杨机会,他不中用啊……

    由此,李翊对张杨这个人的定义就是——

    胆小怕事,好大喜功。

    就是一个弱点放大的袁绍,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可偏偏他又没有袁绍的优点,可不就是庸人一个么?

    “曹公放心,虽然天子东归一事上看似有四股势力,实际上只有三股。”

    “以张杨的性子,他断不敢直接参与天子东归的事……”

    哦?

    见李翊如此笃定,曹操当下也不再追问。

    因为李翊在料算人心一事上,那可是天下一绝。

    连曹操都自叹弗如。

    既然李翊说张杨有贼心没贼胆,那曹操就不用操那个没用的心了。

    “好好好……”

    将这些烦恼通通抛诸脑后,曹操的心情舒缓了许多。

    主动替李翊斟了杯茶。

    “来,李司马喝口茶,润润嗓子。”

    “与曹某说了这么久,想必已经口干舌燥了吧?”

    曹操笑着将茶盏推至李翊跟前,满怀关切。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只要此次西进洛阳,能够成功迎奉到天子。”

    “子玉便是迎奉天子的头号功臣!”

    “到时候见了天子,论功行赏,曹某一定向天子表明。”

    “不论什么赏赐,什么官衔,曹某都会向陛下为你讨来!”

    这倒是曹操的真心话。

    曹操现在只是一个兖州牧,所以他在封赏官员时,只能封牧守以下的官职。

    是不能够封朝堂上的官衔的。

    但在迎奉天子后,便大肆封官。

    当然了,封的都是自己手下的人。

    一方面,肯定是优待功臣,照顾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