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7:山外青山》

06 两重夹击,果断应战(14/22)

小夏,还真是讨人喜欢……但愿陈工能跟着他,多长长见识,增加阅历。至于眼前的小事,相信他自己能处理好。”

    夏想先到胡增周的办公室寒暄几句,就说起了安县的人事变动。夏想知道陈风现在和胡增周合作大于分歧,清楚陈风刚才向他交底,也是不怕他向胡增周透露,就将陈风的真实想法告诉了胡增周。

    当然,他不忘提了提钟义平的问题。

    胡增周对钟义平没有印象,但既然是夏想的人,他开了口,一个常委的名额还是给的,就点头说道:“方部长提议,我赞成就是了。”

    前提是,必须通过组织部的提名。提名的难题,就是夏想的问题了。

    夏想笑着表示了感谢,让方进江提名钟义平更没有问题,现在书记和市长都点头了,再有组织部长提名的话,已成定局,无人敢再反对。书记和市长联合定下的事情,基本是人人举手赞成,没有人会不长眼同时和书记、市长作对。

    除非书记和市长有分歧,才会有严重的争论。

    胡增周和陈风落脚点果然不同,和夏想没说几句,就又提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

    “本来想等眼下的时机,也想让燕市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谁想突然出现了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声音。对了,小夏你也在《青年报》发表了反驳程曦学的文章,勇气可嘉,不过是不是太冒进了?我想省委宣传部对此肯定会大为不满。”胡增周是何许人也,对官场中事也是一目了然,在看到《燕省日报》发表出质疑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之后,就立刻警惕起来,再联想到程曦学早先一步发表在《京城日报》上的文章,心中就有了计较。随后又见到夏想和邹儒同时在《青年报》和《经济报》上发表反驳文章,胡增周就暗暗摇头感叹,小夏还是太年轻,冲动之下,被人当成枪手了。

    夏想的真正所图

    胡增周理所当然地认为,以程曦学的身份既然公开质疑产业结构调整,肯定是有人授意。有人对产业结构调整不满,以燕省的保守,必然会立刻停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甚至还有可能会解散领导小组,就算不解散,基本上也会闲置。

    他再看向夏想时,目光中充满了惋惜。

    夏想也看出了胡增周的遗憾,他一是认为自己被人利用了,前途堪忧;二是为燕市没有机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无奈。夏想一脸轻松的笑容,说道:“多谢胡市长的关心,其实我提笔撰文反驳程曦学,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被人利用,而是要为产业结构调整正名。再说我也是为了和我的导师一呼一应,以强有力的声音反击程曦学的言论。”

    “你的导师是谁?”胡增周惊讶地问道。

    “邹儒。”夏想将他到京城拜邹儒为师的事情一说,也没隐瞒在外经贸部程曦学现身的一幕,以及易向师的立场。最后他迟疑一下,还是将何东辰意外躲在幕后看戏的情形也说了出来。

    胡增周一脸凝重,半晌没有说话。

    胡增周的性格柔中带刚,也有坚韧的一面。他来到燕市之后,非常想有所作为,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省里根基不稳,也是因为他在章程市待了几年,深感章程市的落后和贫穷。来到燕市后,被燕市蓬勃向上的生机所感染,觉得生当其时,如果不在自己的任期内为燕市描绘蓝图,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省委省政府不负责任,对燕市人民不负责任。

    胡增周想要大有作为的心思,比陈风强烈多了。

    燕市既是省会,又是新兴的城市,想要改造想要扩建,相对来说比老城都容易不少,没有太多的遗留问题。但也正是因为燕市是省会,在省委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受到省里的关注,很难推行任何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燕市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胡增周一直想等第一批试点城市成功之后,让燕市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不承想,刚刚有了成绩,就凭空杀出了程曦学事件。

    好一个程曦学,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赶在燕省刚刚有一点成绩,柯达的投资尘埃落定之时再说,明面上是对国内几个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指点点,实际上是给燕省脸色看。因为燕省正当其冲,正是现阶段所有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省份中,成绩最耀眼的一个。

    胡增周心里清楚,由何东辰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触动了国内最大保守派的利益,他们开始反击了。但因为京中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人也为数不少,反对派形不成绝对优势,只好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由宣传战入手,先造势,给各省施加压力,再各个击破。

    燕省闻风而动,省委宣传部居然配合造势,让胡增周也是大吃一惊,心想马霄此人深谙投机之道,他本人就是保守派在燕省的代表,竟然趁叶石生出访之际,在全省的主要媒体上组织专家和程曦学呼应。尽管说此事也在他的权限之内,他也有决定权,但谁不知道叶石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