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7:山外青山》

07 甲之跳板,乙之绊脚石(4/23)

之意。而且政治智慧圆熟,手腕出其不意,态度镇静自若,完全出乎崔向的意料,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联想到他刚进来时钱锦松在场时的情景,崔向明白了什么,钱锦松现在成叶石生的智囊了。但问题是,以前也没有发现钱锦松有这么高超的政治智慧呀?他来燕省两三年了,一直碌碌无为,怎么突然之间也变得高明起来?

    真要提交到常委会的话,看叶石生的架势,以及他运筹帷幄的态势,加上上述两件事情已经得到了范睿恒和梅升平的点头,通过的可能性甚至不用猜测。

    赌输了?崔向大为沮丧,《京城日报》发表的程曦学的文章,以及在《燕省日报》上的造势,怎么都压不住叶石生前进的脚步?为什么?一向软弱的叶石生怎么突然就强硬起来了?他难道又有了什么依仗?

    崔向心思飞快转动,最让他不想见到的场景却真实地出现在眼前之时,他才发现,叶石生再软弱,再耳根软,也是名正言顺的省委书记,是***。他的话无形之中能给人以极大的威压,让人不得不退让三分。

    怎么办?崔向一时左右为难。如果就此认输,以后在叶石生面前如何抬头做人?如何在省委里面立威?最主要的是,现在认输就等于完全放弃刚刚辛苦建立起来的优势!但不认输,真要提交到常委会,一番唇枪舌剑之后,面对书记和省长的一致口径,中间派的常委肯定会支持书记和省长,最后还是一个失败的下场。

    认输和不认输,都不甘心!

    崔向一咬牙,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经过我的慎重考虑,丰利同志担任老干部局局长的职务是合适的,我表示赞成。我提议市政府秘书长郑冠群同志接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一职。”

    “郑冠群?”叶石生对郑冠群没有印象,但却清楚郑冠群一定是崔向的人,崔向是以退为进,搬开丰利可以,但要安排他的人接任,等于是大家都各退一步,“你将名字报到组织部,由升平同志按照程序进行审核考查,符合条件的话,就由组织部提名。”

    梅升平肯提名才怪,不过崔向会想办法让梅升平妥协。只要梅升平抬手放过,再有马霄的坚决支持,他再大力推举,叶石生也应该照顾一点,退让一步。

    政治要有平衡和妥协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叶石生将《燕省日报》的事情高高抬起,又轻轻放下,何尝不是一种妥协?

    不过崔向也清楚,其实斗争才刚刚开始,下一步在《燕省日报》上的宣传战才是重点,就看谁能在辩论中占据上风了。不过接下来的论战就不是平衡的政治游戏了,而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文字战争,不见刀光剑影,但残酷程度一点也不比面对面的唇枪舌剑差多少。

    崔向不无自信地想,有程曦学出面,有马霄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撰文,燕省各大专家教授的精英全部被他们收拢在阵营之中,叶石生就算贵为省委书记,在燕省也请不到一流学者了。他想在宣传战上获胜,只怕要做白日梦了!

    崔向告辞离去,他不知道的是,他刚一离开叶石生的办公室,叶石生就一脸惨白地颓然坐在椅子上,再也没有一丝精力,半天没有动弹一分。过了半晌,他才恢复了一点精神,摇头说道:“省委书记也不好做,要不是一口气硬撑着,还真顶不住……”

    叶石生是强提着一口硬气和崔向硬碰硬的,就想拼上一次,不能再软弱下去了。因为他也知道,此次碰撞事关以后谁在省委里面立威的大计,不能退让。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只要松一口气,就有可能被崔向牵着鼻子走——幸好,最终还是崔向退却了,他险胜一局。

    但此局奠定了叶石生的信心,也让他对掌控以后的局面更有多了自信。不过叶石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一点——他的底气来源于范睿恒和梅升平两大实权人物的支持。一件事情,如果有他们二人和他站在一起,基本上就算有反对的声音,也很难形成气候。

    叶石生又平静了一下心情,深呼吸几口,对外面说道:“麻秋,电话通知锦松一下,让他安排一下晚饭的事情。”

    麻秋敲门进来,恭敬地说道:“叶书记,刚才秘书长已经来过电话了,说是安排好了。不过他又问,说是夏想对森林居比较熟悉,是不是叫上夏想一起?”

    叶石生微一沉吟:“可以。”

    麻秋点头,刚要回到外间,叶石生又说了一句:“你也一起去吧。”

    麻秋愣了一愣,知道叶石生是因为刚才的事情而特意照顾他,不由心中一热。因为高成松事件,上面三令五申要各级领导严格要求秘书,叶石生就很少和他有公事之外的来往。表面身为省委书记的大秘书,麻秋心里却十分清楚他和叶石生之间中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麻秋一脸感动地点点头,见叶石生脸色不太好,就回到外间给他倒了一杯水,冲了一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