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章)蒸汽轮船试航(3/7)

蒙了。

    唐四儿:“咱们为什么要做一艘铁船?”

    霍海理所当然:“因为木船做大了之后需要的技术就非常难了,我们短时间很难从工艺上做出巨大的进步,所以只能在材料上进步。”

    霍海当然要这么想,试想一下,宋代的艨艟巨舰,明代的郑和宝船,那是普通人能制造出来的吗?

    这里面的木工技术,恐怕两百年都研究不完,积累不完。

    如果走全铁舰路线,两百年后航母都有了。

    但是!

    但是,霍海是想错了。

    就拿艨艟巨舰来说,艨艟又叫蒙冲,其实就是猛冲的意思,就是此时此刻汉代的小船,斗船的意思。

    名字就能说明其特点,就是船小,掉头快,厮杀方便,打起来了就一大票猛冲。

    后来的艨艟巨舰叫这个名字,纯属文人外行瞎搞。

    而铁甲舰也一样。

    霍海真以为蒸汽轮船和铁甲舰三个字是绑定在一起的。

    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所谓船坚炮利,所谓铁舰,其实应该叫做铁骨舰!

    是用钢铁作为船的骨架,然后用木板船的技术做出船舱然后使用的。

    之所以有铁甲舰,是因为大炮轰木船太痛,用铁皮做防御呢!

    而纯铁甲蒸汽轮船,已经是非常靠后的事情了。

    唐四儿这个铁匠也是问出了他的疑问:“如果木头做船,硬度不够,需要更硬的材料,那咱们把船的骨架做成钢的不就行了?”

    这个问题也给霍海问着了。

    随后霍海开始冥思苦想,终于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另一个短视频说过一件事情。

    就是以前欧洲打仗的时候,用橡木做舰船,甚至做航母,因为时局不稳定,就种植了大量的橡木,结果后面没用上橡木,用的是铁,就导致那片巨大的橡木在后世成了一种景观了。

    如果掉过头反过来想,岂不是就是说那个时代的舰船依旧在大量使用木板?

    是,蒸汽机燃烧室那一块肯定很容易燃烧,那那一块包铁皮,甚至用纯铁架构就行。

    其他部分,完全可以用木头的。

    这样一来,船体大大的降低了重量,而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别的东西汉代没有,木头,那南方多的是!

    随后霍海开始冥思苦想轮船相关的东西,总算是想起来不少。

    比如轮船为什么叫轮船,轮船一开始可不是螺旋桨,而是明轮,因为船一边有一个轮子,就跟火车轮子一样,只是做成了可以推水的形状,所以叫做轮船。

    想明白这个后,研究员们需要研究的项目又少一个。

    这几乎已经没什么难度可言了。

    唯二的难度是,其一,怎么来连接巨大的钢骨材料提高连接处的强度。

    其二,如何从明轮进化为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是怎么不漏水的视频,霍海看过!

    但……忘了。

    这个事儿,就需要唐四儿、黄角、儿宽他们去动脑子了。

    反正两个难点技术霍海都给搞定了,他们要是搞不定接下来的技术,那要他们有什么用?

    那就说明人才不够,那就应该继续推广科学,选拔更多的人才。

    听儿宽说攻克关键技术了,霍海就忍不住询问:“用的什么方法?”

    儿宽:“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长螺母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师祖您提出的螺丝螺母的形态,把钢料钢骨做的很长,做成圆的做成螺纹,而其中一头做一个螺母形状的内凹,连接的时候,把另一根钢骨,拧进去。”

    霍海探头。

    霍海对材料学不懂,但是霍海知道两件事情。

    第一,螺纹钢非常坚韧,耐磨耐弯折耐腐蚀什么都耐。

    第二,螺纹钢唯独就是不耐拧。

    原因是以前看几个健身博主,流行玩儿臂力棒,就有粉丝恶搞,邮寄螺纹钢给他们,让他们掰弯螺纹钢。

    所以他们拍视频就做接头挑战,因为明知道不可能掰弯螺纹钢,就设置高奖励,谁掰弯螺纹钢奖励钱。

    结果……其中一个工地老哥,上来就是啪嗒一下,螺纹钢倒是没弯,断成两节。

    甚至有一次尝试时,断成了三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